9.13分享日记 教练技术周中感悟(教练技术的哲学)

2023-04-09 11:33:52 体育资讯 sqerfsh

这次的培训是抱着好奇心去参加的,因为首周学习的八步法已经是很有用了,我就想看看这次导师能教什么,原来这次学习的核心是教练哲学,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教练哲学,而这个教练哲学就是自己的道,非常道,需要自己来悟,悟的是空,又关联到我们抄了一个多月的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抄心经时,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心经让我们放空,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每天写觉察日记,丰盛日记呢?这次的学习给我的更大收获就是解除了这个疑惑,这里的空不是没有,它的对立是满,当我们的心是满的时候,就装不下其他的了,所以我们对事物就有一个定性的认知了,而当我们是空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事物定义为很多方面,这是由我们的心去决定的。

我的教练哲学是所有的人都是ok的,都具备一切资源,都是可以自主的创造出答案的,所以,当我放空的时候,我就可以把这样的教练哲学放进去,而这是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三天学习结束,当我回到家,我带着这样的相信看待我的家人,他们的身上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为我热了烤鸭,父亲在做着家里的杂事,老公这周末全身心地陪伴着孩子,丁丁周末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当当会跑过来依偎在我身上,问我去哪里学习了,想我了。所有的事情不是事情本身,而且我是如何看待它们的。

我是一切的根源,一直知道这个道理,但没有融入到自己的思维认知里。这次的学习虽然讲了很多 *** ,但是所有的 *** 都离不开我们自己的教练哲学,即道,这个道要真正成为一棵种子,生根发芽,需要后面不断地练习,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我们看待每个人,每件事上面。

另外的收获是又一次见识到了教练技术的神奇。导师说教练不能帮到任何人,有个公式:表现=潜能-干扰,教练的作用是激发潜能,减少干扰,他只是客户的一面镜子,让客户照见自己内在深处时,客户也许自己就有答案了。

联想到我自己,以前觉得自己就这样了,身边的环境也就这样了,那这就是满的状态,学习体验以后,我发现我还可以做很多事,当我遇到卡点时,把自己放在空的状态,与教练对话,激发潜能,可以有无限可能。我不是一成不变的,周围的环境也会随着我的变化而改变。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练核心能力杂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前面的道路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地)上上下下追求探索。

《解锁教练核心能力》课程杂谈,教练之路又远又长,我将不遗余力上下追求探索,6月份参加内测班,9月再次感受课程能量和场域,同时想起海峰老师的话不要用学习成长的感觉代替成就的获得。

课程约定,好状态带来好结果,我们是平和小组,还有兴奋, *** ,好奇组,分组是通过挑选你喜欢的图片,图片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举例,你人生中做过最无厘头的事情是什么?通过现场人与人之间的提问感受每个人背后答案的差异,提问可以创造很多思考。

现状-步骤-未来(现状-目标图,非常喜欢这张图)

今年6月之一次上课的时候就非常有感受,有些人一直在现状盘旋,抱怨迷惘,无法自拔(过去的我),有些人看到远大的目标,一直臆想,沉浸在将来的自己,不面对现状且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标(我先生),所以这图我之一次看到王亮老师画出来的时候很深刻,回去还和先生共同探讨,我们进行了一次非正式教练沟通(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学习教练的热情,三个月被王亮老师圈粉的原因),记得培训现场有位李老师也说,自从她学习CPCP博士的教练课程,改善与家人的关系,婆婆一点都没有改变,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就解开了,可能这就是教练的神奇之处,这当然是自我教练的漫长过程,只要你内心有真正想改变的意愿,教练技术可以帮助你,为你自己赋能,学会百分百的爱自己,如果以前的我看到这种话会觉得很傻很天真,难道我还不爱自己吗?只有具备爱自己能量才可以具备爱人的能量,现在有些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接触教练和DISC社群这三个月让我更大的感触,突然能领悟以前有位老师的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之一次听到这句话觉得这么悬,什么鬼,似懂非懂,有时候还会开玩笑说:这种境界你不懂,其实人世间很多道理好像都听过,觉得自己懂了,其实真没有懂,道理是经过前人实践非常艰难提炼出来的,如果你自己没有经过实践和行动,你看到的听到的只是皮毛表象,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知行合一”,所谓的“知”并不是真正的“知”,要“行”了之后才能领悟“知”,“知”了再“行”,逐步精进,这才是慢慢修炼“知行合一”。曾经我在的一间公司价值观是主动,上进,敬畏,助人,年轻人看到大多觉得是喊口号,没有感觉,主动这词都看到几百次,谁不知道主动,如果你一直在不断实践主动这个词的行为时,才会明白这个词真正的价值,再次印证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DISC社群的一门包班课程“认知系统升级”,学习与行动双系统,主讲老师是《刻意学习》和《持续行动》当当畅销书的作者,我个人感觉也是“知行合一”,实践是行动,学习获取“知”,有时候听到下属说做这个真的很难,领导说做了再说嘛,也是不断修炼和改进,

以上是这次听课发散思考,教练技术是自我教练,自我觉察,不断行动而又漫长,持续的过程。

【课堂案例】:小Q的工作状态 作为案例导入,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提问和给意见的不一样

平时的日常沟通我们都喜欢给人建议,包括工作,家人,朋友,确实教练式沟通和平常沟通的不一样

聚会聊天场景:一般朋友聊天都是这样:吐槽一下,遇到好朋友给出意见不错,原来有人和一样这样或者比我更差,心理好受一些,遇到一般的朋友建议,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又不是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朋友A:超级不爽,老板。。。。,婆婆。。。。。

朋友B:你可以这样,你不管你老板啦,当耳边风,你婆婆这么麻烦,你就和她对着干啦

朋友A:我知道,但是还是不行的,你不知道。。。。。

朋友B : 这就没有办法啦,只能这样啦

朋友A:是啊,是啊,真的很烦

【总结】每个人可能心中都有一些想法,有两个不同的我,大我和小我,教练的沟通对话是让你理清思路,让你自我觉察,责任在我,王亮老师经常说,这是你的选择,我不能代替你做决定,我没有帮你做决定的责任,关键是当事人觉察的责任。工作中,下属说:这项目很难,也不知道如何开展下去,主管问:你说说你的情况,主管听完说:这样啊,很简单,你先做立项然后过去和谁沟通确定再写申请,最后强制推广出去,有问题再说;下属说:我也知道,但是。。。主管说:可以的,没有问题;下属说:好吧,只能这样。之后下属出现一点问题就不断过来找你。

你给别人提出建议,当事人按照你的建议去做,方案出现问题的时候,对方就会觉得,我按照你的建议做啦,都说不行的,因为建议人背负了当事人的责任,一切的责任被推卸在建议人身上,当出问题时当事人自己就不会思考这么多,是你给的建议,麻烦你帮我想办法收拾吧。(当然并不是不能给建议,时间紧任务中的时候肯定要采取这份 *** ),如果从人的成长的角度来说,教练的沟通让对方更加清楚明白责任人到底是谁,谁为自己负责,自我觉察并行动。

【感受】对责任的理解比以前更加深入,喜欢觉察这词,很微妙,难以用言语表达。

【困惑】在工作场景中如何应用,身份角色的定位还是会不同,主管对下属很难达到很纯粹的状态,主管的沟通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个如何沉淀下来,之前的沟通我尝试用教练方式,整个过程聆听,到最后还是忍不住给建议,如何把握这个程度呢?继续实践找出答案。

【技术】提问的十大误区:对于术的层面,误区经常出现,印象最深是不要用封闭性提问,改为如何怎样;不能一直重复同样的问题,停下来留白的时间。

八个维度:1、赋能动力;2、系统思维(世事万物不可改变的规律)3、时间转换(你现在看高考时的状态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4、视角转换(如果是你尊重的人,他会如何看待这个事情)5、放大成果(假设你成功会拥有100万,你现在会如何开始你的之一步)6、塞翁失马(你在这次失败的体验中获得哪些可取的内容);7、资源探索(你觉得自身哪个特质有助你完成这个事情)8、清晰衡量(你认为专业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样的标准达到说的专业)

【感受】3F聆听:事实,情绪,意图,第二次看课程的视频依然感动,泪点低!

七维聆听:肢体语言,事实,性格,情绪,独特性,价值观,需求

冰山上和冰山下,聆听的过程能关注这么多也是神人,唯一 *** 训练。发现王老师特别敏锐,好像都能听到冰山下的东西,如果教练能听到冰山下的东西,然后反馈,和学员之间的链接会特别深,就如当时我们小组内部练习。

其实每个人都具备这个聆听的能力,聚焦在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关注点在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日常我们没有聚焦和关注聆听,原因是关注的是自己本身,【课堂演示】聆听场景,1.一边听一边看手机,假装听;2、一边听一边关注对方讲的利益点与我是否相关,例如销售,适时切入话题,这些都没有真正的聆听。

公式:绩效(表现)=潜能-干扰,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干扰影响我们聆听,例如工作任务的达成,你和别人的微妙关系,你在意的事情等都是干扰,为什么说亲密关系之间的教练难度非常大,因为聆听的干扰太多,对方就是你情绪的来源,你们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又如何纯粹。

解决 *** :行动训练,流行词:刻意练习,刻意一定程度才可以熟练,熟练以后才是你身体反应的一部分。身体和思想的链接【课堂练习】吃葡萄干,感受整个过程。

技能的学习一定是练习,当你行动达到一定量时候,思维才有机会发生变化,就如经常说,不是你开心才去笑,因为你笑了,你才会感到开心,情绪和行为的关系。

【现场练习】有些疯狂的哈哈哈,因为你哈哈哈,121212,哈哈哈,场域和氛围改变了,这就是行为的力量。【现在动作】学习过去,展望未来,活在当下,立即行动。

【困惑】之前刻意训练聆听,结果每次听,认为自己在听别人吐槽,感觉浪费时间,又不能帮助别人,过程除了点头还是点头,一度非常困惑,然后开始自我教练:

你训练聆听的目的是什么?练习3F;

你遇到困难是?觉得浪费时间;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想做?有些不想做了;

你真正想训练聆听吗?想。

你如何改进自己遇到的困难?聆听的过程更加认真的听情绪和意图,然后反馈,只要有反馈,你才不认为自己浪费时间。

完成一次自我教练后,目的再次清晰,自我教练的过程无处不在,觉察后你会发现自己有答案,苏格拉底说一切答案都在问题里,世界大师级教练玛丽莲说一场对话改变世界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把自己聆听的状态调整出来,上次有员工和我谈加薪,其实人事已经拒绝过她也清楚说明原因,并谈过几次。这次又要来谈加薪,人事经理火已经很火,我在旁边把聆听状态调整出来,听她的事实,感受她的情绪和意图并反馈,最后她继续坚持要加薪,人事经理说我这么认真的听,态度这么好的听有什么用,她还是要加薪,冥顽不灵,你这么有耐心,你有耐心又如何,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当时我也在思考,在工作场景我应该如何应用?后来员工对我说,谢谢我聆听的状态,她非常不满人事经理的态度,幸好有我在,关键是是这又如何,还是解决不了她想加薪的问题。当然我知道教练不是万能的,在日常应用的各种场景会出现种种状态不稳定,懈怠练习,出现老师课堂画的波动曲线图。结论:SEA真的很重要,支持,鼓励,问责【课堂练习】课堂中有SEA表格,举例:对于聆听你是聚焦在哪里,你的目标是?你如何衡量自己达到了,你准备如何做?你做这事情的动力如何?你之一步做什么?你什么时候做?谁来监督你?

每个古代繁体字都有深刻寓意,馈字繁体是左边食,右边贵,馈就是遇到食物和贵人,非常珍贵的事情。经常说有人愿意给反馈,你成长速度更快。

反馈最的简单 *** :对方原话重复,但程度拿捏不精准,什么时候要表达教练的主张,教练在适当的时候会表达主张,这个主张能让被教练者有共鸣,认同和心流。

【句式表达】:我发现。。。我看到。。。我感受到。。。我感觉。。。为了。。。我想要。。。我发现每次老师的反馈都会使用这个句式,当大家听到这个句式时,我感觉大家是很舒服的,3F反馈里面是事实,情绪和意图,其实和聆听是相关联。包括表达主张建议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想法和经验,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了解。”

【困惑】在工作场景如果我这样反馈,下属可能以为我疯了,下属的回应是我不想了解,哈哈!这个工作运用和状态有很大关系,实践非常需要SEA,支持,鼓励,问责。如果要突破反馈能力应该如何做?

【自我教练】:面对这个困难我应该如何做?我可以挑选适合的场景做这样的对话,有一个量化的要求给到自己;具体是指?每2周和下属面谈的时候使用一次这种反馈,看效果如何,并且把情况记录下来。

一切源于状态,与对方沟通就是信任的建立,如果没有信任,没有场域和状态,有再多术的层面都无法展开。5R的模型在很多企业的绩效面谈中都使用,但是感觉使用变质了,不是这个味道,而且已经被员工认为是一种套路。

曾经我和某员工对话,你的目标是什么?销售之一

你的困难是?专业知识不扎实

既然遇到困难为什你还想销售之一?因为能赚很多钱。

你觉得自己如何达成销售之一?学习专业知识。

你准备具体怎么做?每天群里打卡。

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现在;

你觉得你做这个事情的动力怎么样?10分;

你想谁监督你?老大你监督吧。

你需要我怎样的支持吗?

谢谢,你把资料发给我,更好能提炼重点。

整个过程有5R的影子,但是感觉员工回答我的时候是敷衍的,他知道我想要什么答案,他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每个主管都是这样问,他很清楚这种套路,主管就是让我自己说出我要怎么做的行动计划,他说的就是主管想听的,但是回去之后还是不动。

【困惑】面对很早推广这种绩效面谈方式的员工,应该如何操作?之一,聚焦目标可能不够清晰,或者聆听过程中没有真正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意图,这种应用非常需要状态的支持,用的都是5R框架,但是作用出不来。员工对于你此次谈话的信任程度,员工是否感受到你真想帮助他成长,还是以主管的权威批判他。这场域的营造,我现在的开展的情况不是特别理想,员工依然觉得我在套路他们,需要不断投入情感账户,获取信任。就如曾老师在群里分享小孩子的应用,没有情感账户,没有信任,小孩就不回答你任何问题,这就是状态。

课堂有提到爱人间情感账户投入的 *** :1.珍惜相处;2.精心礼物;3.服务行动(在他面前拖地);4.身体接触;5.肯定的语言;

情感账户存1元,让对方感觉收到100元就非常成功,你的需求不一定是对方的需求,假设你渴,想喝水,对方以为你饿拼命给你馒头。老公的需求是服务行动,你的需求是珍惜相处,所以你拼命制造机会相处但只是你的需求而已。【实践】回家和先生沟通,把5点进行排序,每月看实践的程度,做不到的时候互相提醒,回归任何事情都是行动,并且SEA。

这次我第三次做价值观,5R课程有目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每次出来的词都不一样,这次幸运草矩阵我价值观的词是坚定,这个词对我而言更有感触,更有心流,看到自己写出的这句话当时非常惊讶且惊喜,我居然能写出如此正能量的话,一直觉得自己是悲观主义者且不断强调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家庭原因吧),我的三个关键词:责任,坚定,追求,一句话:我背负着一种责任坚定的追求我想要的。又是一句鸡汤的话,自从学习教练觉得自己特别鸡汤,很诧异我和别人沟通时开始使用富足和丰盛的词语。

【实践】我和朋友聊天(她同意分享她的案例,我是她比较信任的人),她觉得工作很平淡无趣,又觉得有些迷惘,又担忧,她说:你有什么建议给我?我说:我们做个练习,就开始幸运草矩阵的提问沟通:(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人们问别人建议的时候,是有把责任推给建议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的)

你最成功的一件事,你觉得最成功你的品质是什么?请写出三个词。

你失败事情,你学习到的是什么品质?请写出三个词,如果是负面词请改为正向的词。

你尊重的人具备什么品质?请写出三个词

你自己拥有的品质是什么?或者你觉得别人欣赏你身上哪些优点?请写出三个词

最后选出你喜欢的三个词,并组成一句话。她得出的关键词平实,一句话:平实做事,自保做人,包容万物

你看到这词和句子你是什么感受?

她回答:我知道啊,我很清楚我自己,我就是这样的,我对自己太了解,我不会离开公司的,但我还是迷惘,你绕这么大的圈子做所谓的练习,就得出这个答案,今天幸好是你请喝东西,否则我就亏大,我觉得你给我做的这个练习非常不值得,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一切的问题都是我自己的问题嘛,就好像平时工作绩效面谈时主管那样让我说这是我的问题,你也是这个套路,我现在看来就是闲着没事找你聊天。

【我的感受】以前的我肯会想:一片好心和做练习,被你说成套路,会很不高兴。

这次我没有不开心,在她回答的时候,我在思考,我聆听的事实是:这个练习得出的话她自己都知道;情绪:失望,不满;意图:我没有帮她,期望我能帮助她。我聆听自己的事实:没有帮她解决问题;我的情绪:好奇,不稳定,掩饰,受挫;我的意图:找出她失望,不满背后的原因

当时的我情绪也有掩饰,有一丝的判断:既然通过练习找到价值观就是平实做事,你就老老事做事就可以,还想这么多干嘛呢,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结束之后我回到家反思自己,又再次自我教练,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发了一条信息给她“所谓的练习都只是形式而已,尝试在没有评判,没有预设,没有期望的状态下,思考一下,你写出的话,内心在传达什么信息给你,你期待的是什么?让你当下感受到更加富足和丰盛?”她的回复:我看到自己的佛系和平庸,我可能要戒矫戒燥。

【我的收获】:教练开始前的场域很重要,她带着对我很大的期待,期待我能帮助她,结果达不到她想要的。作为教练自己的状态,前段我是好奇的,中段因为对方的反应我有掩饰和紧张,因为她的反应让我感觉自己有受挫,结合课堂内容就是提问和聆听中的障碍,后段我是平和的,重新思考整个过程和目标是什么。

教练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管子曾经说过: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蔽其羽翼 : 不要代替马儿去跑,而要使它竭尽全力;不要代替鸟儿去飞,而要让它展翅翱翔。教练相信客户自己是有答案的,相信人们是有创造力的,相信人们是全面完整的,相信人们是资源丰富。同样自我教练也是这个信念,相信自己,你不爱自己谁爱你,相信自己的创造力。

多次提到自我教练,发现阻碍自己的还有情绪。现在进步的是经常自我反思和觉察,重新思考每件事背后的目的,和别人的沟通喜欢探寻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经常提问你到底想要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提问过程中聚焦目标有些难度,自我教练:明确自己目标,为什么想做,根据自己的资源具体能做什么行动,不断鼓励行动。

教练指向未来,这是思维模式的改变。

【实践】公司现状:跨部门沟通很多时候都是负向,这个部门说一件事情,其他部门就会说不可能,这样做肯定不行,现在更多的方式是:你说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想做?你准备怎么做?不是一直打压,关键是信任和鼓励。以前沟通课程的时候经常听这些大道理,大家觉得自己都知道但做不到,培训结束之后效果不大,因为都是听老师说,责任不在我,没有自我觉察。如果能真正理解教练核心能力背后逻辑,愿意觉察并行动,跨部门沟通可能会改善,减少内耗,团队文化创造绩效,教练核心能力的应用场景真的很广。

领教的每次课程都会让我有不同的思考,感谢!喜欢这个团队带来的正能量,喜欢共同参与学习同学的贡献。

2019年12月前践行上图。

教练技术之教练是一面镜子

教练是一面平面镜,真实反映被教练者的心态、行为和当下的状态;镜子不会告诉你如何穿衣服,但镜子会让你看到自己穿得怎么样:镜子反映被教练者现在的位置,让他看到新的方向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教练要引导被教练者的焦点看到问题所在,看到其盲点所在。就像一面镜子,让镜子前的人看到自己哪里的衣冠不整。

这里我们对问题的定义就是你的盲点。盲点就是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现代心理学发现:

人们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大概是1到8岁左右就形成了自己存在潜意识中的价值观,之后的岁月他所做的是就是去收集证据证明自己这一套东西是正确。

所以8岁以后再从外界改变她通常都非常困难,通常都难以接受。教练的作用就是让被教练者去发现自己当下的情况和目标,引导他看清楚问题所在。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哲学也指出要“认识你自己”。

唐朝的魏征曾多次劝谏唐太宗李世民要经常内省,居安思危。正因为有魏征这样的贤能辅佐,才能有贞观之治。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深有感触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教练在教练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就如同一面镜子,以中立、持平的身份运用教练的技巧来反映真相,协助被教练者洞悉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或者状态,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从而有效地去改善被教练者,以更佳状态去实现目标。这就是教练的“镜子”作用。

当然,对一个人进行教练式管理的前提是我们相信每个人是愿意进步的,是有这种进步需要的技能的。每个目标上面是有更多的选择。

教练之道、法、术、器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老子

就像有的人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一样,即使你有天赋以及意愿,也必须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然后再到实践当中去磨炼,这样才能够成器。 教练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更自如地为自己做教练或者成为一名专业的教练,也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规律与修炼的 *** ,在实践中成就心中的教练大师。

教练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练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到教练的哲学、核心技能、技术以及工具等,都是专业教练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体悟、习得以及掌握的道、法、术、器,缺一不可。 道以明向,法以修本,术以成策,器以助力。

(一)教练之道

教练之道,即对教练角色的理解、教练的道德准则以及教练的哲学、理念、原则。

道是规律、人生境界以及价值观等层面的。 它给教练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也为教练的角色进行了清晰的定位。比如,ICF发布的职业教练道德准则明确了教练与客户之间的伙伴关系。这样的关系与其他的像心理咨询师、管理咨询师、教师等支持成长性工作中的关系不同,当我们以教练的伙伴关系去互动时会怎么样呢? 在教练过程中,教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会创建一个信任与安全的空间,陪伴客户,让客户自己去探索,挖掘自身内在资源,扩大视野,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并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客户承担起自我成长与突破的责任时,其更多的觉察、潜能、行动的勇气便会被激发。

教练更关注未来,而非过去;更关注陪伴客户去探索,而非凭借自己的经验或专业知识给出自己的答案;更关注客户是“谁”,即客户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内在需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更关注客户需要突破什么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对客户来讲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达到这个目标很重要等,而非“什么”,即客户提出的当下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等;更关注如何支持客户的持续成长,而非只解决当下的问题。

教练的哲学与理念更是让教练可以拥有对人的新的基本假设,换一个视角看生命,从而更好地支持客户释放潜能,从优秀迈向卓越。

ICF提出的教练的哲学是: 人是完整的,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练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一棵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都天生我才,世界上不存在无用之人。 教练的基本理念是,教练相信人们是全面完整的、资源丰富的、有创造性的。

1. 每个人都是全面完整的

曾经有一位客户提及他帮助过的一位盲人朋友。有一次,他们组织了“带着盲人‘看’世界”的户外活动,其中有一位盲人住得比较远,他们单独开车去接他。这位盲人朋友一坐进车里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个车很宽敞,还是奥迪呢,待遇真不错呀,他边说边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当时我的客户非常好奇,就问他是怎么知道车的牌子的,他很轻松地说是听发动机,不同的车发动机的声音也不同。路上聊着天时,这位盲人朋友还饶有兴致地说着又有什么车开过了。这位盲人朋友平时也上网听好听的节目,用手机和朋友聊天说事。他用自己的方式和我们一样生动地生活着。虽然他不能用眼睛看,但是可以用心“看”。

教练相信,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身体是健全的还是不健全的,也无论是富有的还是贫寒的,人们生来就有着人类都有的健全的心智。 觉得自己不够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些认识都是后天大脑在生命的体验中形成的观点,它来自小我,而非真我。

当我们认为人是全面完整的时候,我们对待自己和他人会有什么不同呢?

作为一名专业教练,更多的自信与相信,更多的爱与尊重,更多的接纳与欣赏,会不会油然而生呢?

2. 每个人都是资源丰富的

说到资源丰富,笔者想到了我们的祖先。大约在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人开始走出非洲,1.2万年前到达阿根廷。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那时人类以每年约25英里(1英里约为1609.34米)的速度扩大着生活范围。如果考虑到我们祖先当时的生存条件与居住环境,这样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迁徙可谓了不起的壮举。他们在完全没有地图以及工具的情况下穿越河流、沙漠、丛林,在没有轮子、冶金技术的条件下造出了远洋航行的船只,然后利用最原始的导航技能,一路颠簸,穿越了太平洋。我们的祖先不断地遇到新的食物、天敌和危险,罹患各种奇怪的疾病,他们生儿育女,并抚养子女长大,所有这些都是在没有教科书、没有现代医学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祖先身上我们看到了创造性,生命就是在这样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的过程中延续到了今天。 人类今天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如新技术的发展、全球变暖、新的疾病等,但是,这不也正激发着每个生命的潜能不断地被释放吗?就像我们的祖先,每个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从出生到长大,工作、结婚、生子等不是同样要经历的各种挑战吗? 每个问题都在唤醒人们的内在资源,激发着人们的无限潜能。  

我们以这样的教练认知去面对他人的成长与问题时,我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作为一名专业教练,你会不会更感从容,更充满感恩,更喜欢问题的出现,也更允许自己在面对问题与挑战时倾听自己的声音,相信更佳的解决方案就在自己的心里,相信自己可以有更大的潜能被发掘呢?

3. 每个人都是有创造性的

教练相信人们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人生来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今人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果随处可见。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电报机、X射线、青霉素、汽车、飞船、制冷技术、互联网等,人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果不胜枚举。

说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例子更是无处不在,你身上一定就有很多,回顾一下你是如何走到今天,怎样克服了种种挑战,应对各种考试,学会做饭、骑车或开车,解决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每个人都是解决问题的专家,因为没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当下的真实情况与感受,即便你听了他人的建议采取了行动,那也是经过你自己的大脑加工处理的结果。

每个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人们的创造力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得到锻炼与进化。

当我们真正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我们会有什么不同呢?对自己?对他人?

如果作为一名专业的教练,你会不会更多地带着好奇、相信与耐心陪伴客户去探索,而不是给出答案,急于想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呢?

道是教练的根基,是教练状态的土壤,是教练的方向。如果偏离了方向,教练的价值亦会大打折扣(南辕北辙)。  

(二)教练之法

教练之法指教练的流程与教练的核心能力训练。

当我们明确了目标与方向,那我们如何达成呢?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更有效呢? 在教练的成长过程中,教练的核心能力训练就是帮助我们成为专业教练的途径。

无论你想成为一名专业教练,还是想成为一名更有影响力的教练型领导者,ICF的十项教练能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修炼参考。 接下来与大家从能力的释义以及对能力的关键点理解两个角度来做一分享。  

1. 建立信任与亲密感

能够创建一个安全、可支持环境的能力,可产生持续的相互尊重和信任。

①匹配与流动: 专注于客户,用温柔的声音,语气语调与客户一致或接近,能感受客户的内在状态,所讲的话与客户的状态相匹配,整个教练过程是一种流动的状态。

②信任和亲密关系: 完全相信客户,用语气、语调、肢体语言表现出对客户的关心、认可与尊重。

③不自我表现: 教练是轻松自然的,不期待从教练会谈里得到什么结果,也不期待客户对自己的认可,是全然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2. 建立教练合约

能够理解教练互动所需要的具体能力,并与潜在的新客户就教练过程和关系达成一致意见。

①提出强有力的问题,支持客户明确在教练环节中想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如何衡量目标的实现。 目标的共识与清晰是教练价值实现的基础。强有力的合约问题可以这样问:“在今天的教练对话结束时你最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专注于什么对你来说最有价值?”“什么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等。

②合约从表面进入深层,帮助客户探索想要实现的重要的或者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 教练完全尊重客户的期望,根据客户想要的结果继续对话。

③始终核对合约,对目标的重新聚焦贯穿整个教练过程。对结果的衡量,要正面表达,并且是客户内心真正想要的,是有依据的。

3. 教练状态

能力的充分认识,并与客户建立自然的关系,采用的风格是开放、灵活和自信的。

①关注客户的教练话题与目标 ,完全在当下,展示好奇,保持专注。

②教练善于观察并富有同理心 ,不对客户所讲的话和客户本人做判断,给客户足够的空间。

③教练在当下就能听到客户所讲的内容 ,能觉察到客户的状态,能听到客户的自我角色认知、信念、能力等,以更好地引发客户在各个层面去探索。

④更多地关注客户是“谁”(关注客户存在的本质、渴望、价值观、信念),而非是“什么”(关注事情或者问题本身)。 教练的呈现更多的是聆听、提出强有力的问题、保持同情心,察觉客户的能量转化,陪伴客户重现表达的可能性,鼓励客户形成自己的认识等。

4. 积极的倾听

完全关注客户说的“是什么”“不是什么”的能力,了解客户的愿望,并支持客户自我表达。

①能够听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对说话者及听到的话进行思考和分析。 生活中大多时候需要这样的聆听。

②能够听到所发生的事情的本质,听到背后的事实,而不用自己的理解、猜测等来分析 、评估和判断,尽量使用客户的语言去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较强的信任感和亲密关系,还能够给客户创建一个安全、客观的环境去探索。

③能够听到客户语气、语调的细微不同,觉察到客户潜在的能量、情绪以及内在状态的细小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心理变化,捕捉到客户一闪而过的灵感等,并能与对方确认。

④通过聆听客户的行为背后的意图,支持客户去感知自己的世界。  

5. 强有力的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发现客户需要的信息、为教练关系和客户谋求更大利益的能力。

①针对客户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信念以及需求和欲望等提问。

②一次只问一个问题,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③带着尊重、好奇、勇气、直觉等提出当下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客户跨越现有的思维朝向他希望的结果,帮助客户加深对自己以及自己处境的思考。

④探索、运用客户的语言。

⑤问题不带有引导性。

6. 干净的沟通

在教练环节中有效沟通、使用的语言对客户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的能力。

①使用直接的、简洁的语言以及客户的语言或者词汇(每个人所说的话或者词语都有独特的含义)。

②恰当地保持沉默,支持客户说更多的话,以促进客户充分地表达自己和进行探索。

③分享观察、直觉、想法和感受等,帮助客户觉察更多,教练不执着于自己是对的。

7. 创建觉察

整合的能力,准确地评估信息的多种来源,以便实现商定的结果,并做出解释,帮助客户获得认识,从而实现商定的结果。

①是客户对自我、对事情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 这是一个可以层层深入的过程,从引发客户的好奇与兴趣,到引发视角不同的思考,再到内心的觉察与触动,觉察的层次越深,越能够激发客户改变的愿望与行动。

②支持客户从面临的困惑或问题中探索自己,向自己学习,同时向自己所处的处境学习,推动客户形成自己的新视角、新认识。

8. 设计行动计划

有能力与客户一起创造在教练的过程中和在生活、工作的情形中不断学习的机会,以及创造机会采取新的行动,最有效地达成商定的结果。

①支持客户确定可能的行动,使客户呈现、实践和深化新的学习。

②鼓励客户制订可供替代的解决方案,评价可选方案,并做出选择。

③促进积极的探索和自我发现,让客户明晰教练期间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以便客户在他未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加以运用。

④挑战客户的假设和观点,激发新的理念和发现新的行动的可能性。

⑤关注、反思、嘉许客户的进步。

9. 计划与目标的设定

同客户设定和维持一种有效执行计划的能力。

①支持客户创建一个可实现的、可衡量的、具体的、明确的和有时限的行为目标(如两周、一个月等)。

②支持客户在教练环节后采取有效的行动,继续为想要的结果努力。

③支持客户考虑前进的路径,包括具体的行动计划、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能的障碍以及规避的 *** 。

10. 管理进展与责任

始终注意对客户而言什么是重要的、激发客户为自己采取的行动负责的能力。

①探索并支持客户就其想要实现的目标而取得任何的进展,以利于教练的进程是走在客户想要实现成果的方向上的。

②关注并反思客户的进步。

③支持客户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以更好地取得教练实践行动的成果。

(三)教练之术

教练之术指教练的修炼体系与每日的功夫修炼。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怎样做才能让教练的哲学“落地”?又怎样做才能让教练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呢?每日的基本功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的太极拳老师的一句话让笔者记忆深刻:“打拳万遍,其意自现。”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拳理,了解了修炼的要求,学会了招式,之后非常重要的就是不断地实践与练习。 遵循学习规律而进行的强制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转化所学为所用。

教练实践与成长的基本功有以下五项。  

1. 一对一的教练实践

一对一的教练实践是实践教练哲学、修得教练能力的非常重要的策略与 *** 。 每周五给自己做教练,来复盘一周的成果,规划下一步的目标与行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与客户签约,坚持一对一的教练实践更可以使我们的教练状态与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参考“R-ACTION”模型展开实践。

2. 保持中心状态的练习

每天坚持保持中心状态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修炼教练状态,提升教练能力。

3. 觉察日记

对教练或者是教练实践者来讲,觉察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内在冲突与期待保持觉察,并通过觉察看到冲突背后自己的卓越性,从而更好地转化视角与情绪,并为自己想要的目标而做出积极、主动的贡献。

4. 感恩日记

教练的应用与实践帮助我们更多地关注卓越、关注丰盛、关注激发。感恩日记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注意力,由贫乏、不可能状态转化为富足与资源具足的状态。

5. 小组讨论以及SEA支持

经常参加教练同学的小组讨论或者参加一些类似的沙龙,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练学习与实践。同时,很重要的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小团队或者是一对一的教练搭档,彼此就教练实践进行SEA(support——支持,encourage——鼓励,accountability——问责),会更有力地推动教练的功夫修炼与能力习得。

(四)教练之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在这里指的是教练的相关工具。

人类的进化和使用工具有关。教练的成长也不例外。我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体会教练是怎样开展工作的,也让我们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透过实践与不断的反思、觉察而习得能力并体悟教练的哲学,从而更好地创造教练的价值。

就像我们要骑自行车去游玩,我们先要学会骑自行车,还要在出发前进行充分的检查,了解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怎样使用是最有效的,如果在途中出现了问题如何修理等。要想到达目的地,享受骑行的乐趣,会骑车和做好出行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教练对于工具的使用要经过一个从不知到知再到娴熟的过程 。笔者自己就有着深刻的体会。刚开始进行教练时,因为刚刚学习,有一些工具是生硬地去用的,慢慢地通过实践,对工具的掌握越来越熟练,也开始对工具背后的思想以及价值有了更深的体悟,就敢于把一些工具组合、拆散了使用。刚开始时会受到“工具怎样使用”的干扰,到后来就可以将注意更多地放到客户身上,放到当下。

工具是为教练目标服务的,是透过教练状态发挥作用的,所以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使用工具,而是为了让工具更好地为教练所用。

教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在ICF的教练成长体系中,就像我们通常说的,ACC运用的80%是科学、20%是艺术,PCC运用的50%是科学、50%是艺术,MCC运用的20%是科学、80%是艺术。MCC已经将工具全然内化,完全融会贯通,在教练过程中没有使用工具的痕迹,是用一个生命的状态在当下陪伴客户共创。专业的学习与持续的实践是教练成长的两条腿。专业的学习不只是工具层面的,也包括教练哲学的深化、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等。当我们能够用两条腿走路时,当我们的两条腿越来越强壮时,教练的价值自然会被创造。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