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琳:自己不算“黑马” 被选拔出来就是有实力
8月1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188.900分的成绩夺得*。这是中国体操女队*夺得奥运会团体*,成为奥运会设立女子团体*80年来,第八支夺得奥运会团体*的队伍。加上中国男队已于12日夺得北京奥运会体操男团*,这样中国队就成为第四支在同一届奥运会上同时夺取体操男、女团体*的队伍。
在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邓琳琳表现十分*,为中国体操女队的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13日下午,这个来自安徽的小姑娘做客访谈间,与网友们一起畅谈夺冠的历程和生活中的点滴
文武全才举重*张湘祥:为举重曾经差点失去生命
2008年8月11日,来自福建的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北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2公斤级决赛中以319公斤的总成绩获得*。获胜后的张湘祥激动地俯身亲吻了他热爱着的杠铃。
张湘祥是我国举重史上曾经最年轻的奖牌得主,不但人长得帅,而且学历也不低,拥有着硕士学位。8月13日,张湘祥做客访谈间,和网友们一起叙说*背后的精彩故事
出生在体操之乡的举重*廖辉:教练两巴掌抽醒了我
8月12日,中国选手廖辉在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以348公斤的总成绩获得*。领奖台上,这位来自解放军队的的小将向全场观众庄重地敬了3个军礼,把一个军人*的致敬送给为他欢呼雀跃的观众们。
湖北仙桃,一个出名将的地方,中国体操男团很夺队员都来自这个体操之乡。作为生在长体操之乡的廖辉,从小的愿望就是想当体操运动员,但却阴差阳错地练起了举重。8月13日晚,廖辉做客访谈节目,和网友一起回忆夺冠的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三次退役三次复出的举重*陈艳青:感谢两瓶酸奶
8月11日,北京奥运会举重女子58公斤级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打响,中国运动员陈艳青在比赛中以244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并以138公斤的挺举成绩和总成绩打破了两项奥运会纪录。同时,陈艳青也是奥运会举重历史上*蝉联*的女选手。
8月13日晚,这个来自苏州的俊秀女孩——陈艳青,和她的教练曹新明一起进入访谈间,畅谈陈艳青充满曲折的卫冕之路和背后的精彩故事
龙清泉:进国家队才三个月 自己没有想过要拿*
北京时间8月10日19:30,举重男子56公斤级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有一个未满18岁的中国小将表现神勇,以总成绩292公斤夺取了北京奥运会的*,并打破抓举、以及总成绩两项世界青年纪录。他就是来自湖南湘西龙山县的龙清泉。
8月11日晚,这个年轻的奥运会*做客访谈间,和网友们一起再忆夺冠时的情景,并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北京奥运会中国首金陈燮霞:教练让我"牛气到底"
抓举95公斤,挺举117公斤,总共212公斤!2008年8月9日上午,25岁的陈燮霞在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中稳稳地“举起”了中国代表团的北京奥运会首金,这个成绩同时还改写了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的赛会纪录。
赛后,陈燮霞及教练马文辉在访谈节目中,讲述了比赛当中的诸多细节及比赛背后的众多精彩故事。
中国冬奥会*的故事:
1、武大靖
2022年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武大靖的带领下拿下了*,这是中国队在本届奥运会斩获的首枚*。这也是武大靖个人的第二枚奥运会*。在2018年举办的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夺得*,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平昌冬奥会收获的首枚且*一枚*。
在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连身体触碰的机会都不给对手就“轻松”夺冠,被网友誉为“风一样的男子”。很多人把他的成就归结为天赋。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种种完美、奇迹的背后,也有着挫折、心酸,甚至是伤痕。
2、王濛
实力超出同时代运动员一个档次的王濛是中国的冬奥多金王:2006年都灵冬奥会,22岁的王濛加冕短道速滑女子500米*;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来到职业生涯黄金期的她一举获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三枚*。
3、周洋
天赋异禀的周洋和王濛一起构建了中国短道速滑最黄金的年代。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19岁的她冲破3名韩国选手的围追堵截,以*优势获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并获得了女子3000米接力*;2014年索契冬奥会,从抑郁中走出的她又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强势卫冕了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
4、任子威
2022年2月7日,北京冬奥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打响,任子威以1分26秒78的成绩斩获*,为中国队夺得第二枚宝贵的*,也帮助中国队实现了冬奥历史上该项目*零的突破。
任子威出生于1997年,是95后运动员中的佼佼者。在冰场上一往无前的任子威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劳模”,这是因为他一直是队友和教练眼中最勤奋的那一个。
5、谷爱凌
2月8日,谷爱凌摘得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这是谷爱凌的首个冬奥会奖牌,也是北京冬奥会中国队第三金。
每次站上二三十米高的跳台,她都会本能地紧张。做危险动作的瞬间,她也会有一定的恐惧,训练时摔倒受伤时她也会感到挫败。可每次动摇时,她都会静下心问自己:真的热爱一件事,我会为它做什么?她给自己的答案是我要付出我全部之所能。
最终,以梦为马的谷爱凌,终于一跃惊鸿,以逆天动作夺冠。在媒体的追捧报道下,她近乎开挂一样的人生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她为梦而战、不负韶华的励志故事,也激励了无数人。
1、小时候的许海峰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只是想长大了就当兵,因为当兵以后能够和枪接触。 2、1982年,安徽省举行第5届运动会,许海峰不仅在这届运动会上夺得射击*,而且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从此他开始了真正的射击生涯。 3、1984年7月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自选手枪慢射*,是本届奥运会第一枚*获得者,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个*。 4、许海峰甘当中国年轻射击选手的铺路石。从*运动员到*教练,再到*队伍的总教练,许海峰完成了不平凡的“三级跳”。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许海峰还有更大的心愿:为中国射击“群星灿烂”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而奋斗! 女子跳台跳水*周继红故事资料 1、上小学时,周继红练习体操,1977年入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改练跳水,同年进入湖北队,1982年入选国家队。 2、1986年7月退役后任湖北队跳水教练,1986年9月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 3、1990年底毕业后她继续在国家跳水队任教,2000年出任国家跳水队领队至今。 4、周继红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跳台跳水*,实现了中国跳水项目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对中国跳水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罗雪娟扶病夺金 罗雪娟是杭州姑娘,小学一年级时被学校体育老师选中接受蛙泳训练,罗雪娟很刻苦,一直坚持参加每年从4月至10月的训练,每天至少练2个小时,一直练到身体发抖。罗雪娟的父母给了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她从小立下大志。罗雪娟没有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最终成长为既庄泳、林莉、钱红、杨文意和王晓红“五朵金花”之后的中国游泳队的新领军人物,是中国游泳队在200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的3金得主。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罗雪娟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血液中先天性缺钾,从事剧烈运动容易疲劳,训练时常有缺氧的感觉,甚至会影响到心脏。然而为了祖国的荣誉,她决定再次为国参展,在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为中国游泳队夺得了阔别8年之久的奥运游泳*。当她再次出现在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场并咬牙游完第2棒时,出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直到第3棒选手快游到终点时,她仍然表情痛苦地漂浮在泳池里,最后,不得不在教练和志愿者的搀扶下离开赛场。罗雪娟的奥运会*含金量非常高,因此它被新华社奥运会报道团评为“雅典奥运会十大中国明星”之一 孟关良:乌篷船里走出的奥运* 去过绍兴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里的乌篷船,但当孟关良奋力划下最后一桨超越所有对手率先撞线时,人们也许根本不会把这位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皮划艇历史的奥运*,与乌篷船联系到一起。但事实上,孟关良划艇的*梦正是从乌篷船开始。 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孟关良从小就有很扎实的游泳底子,在绍兴体校时也把游泳当成了主攻科目。但在游泳上孟关良始终步履维艰,1994年转练皮划艇后时他的命运有了大转折。短短一年,孟关良就实现了三级跳:从市体校到省体校再到职业队,1995年更是直接进入国家队。之后,他便牢牢占据了国家队一号男划的位置。1997年起,孟关良成了亚洲霸主,几乎包揽了全运会和亚运会所有男子划艇单人的*。 但如果想从孟关良成长轨迹中去探询和艇有什么关系的话,*的答案,也许就是他的父亲曾经在绍兴的小桥流水之间撑过乌篷船。而清贫的家境给了孟关良*的财富——超于常人的坚韧。被称为“皮划艇伯乐”的浙江省水上运动中心主任高卢炎在28日赛后,对心爱弟子给予了八个字的评价:“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孟关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但袁伟民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记住了这位壮实质朴的青年。曼谷亚运会上,已经夺得500米*的孟关良,为了与实力强劲的中亚选手拼下千米*,最后时刻孤注一掷冲刺,结果在大风中翻船。尽管未能如愿冲金,但这种拼劲却赢得了领导的称赞。 说起对孟关良的感情,他的拍档杨文军一定是最复杂的一个,因为这位江西小伙曾一度把孟关良当成自己*的“敌人”。在2003年马克塑造这对“*搭档”之前,两人还都是男子单人划艇选手,比孟关良小5岁的杨文军几乎在每一次单人艇比赛都败在了孟关良手下,超越孟关良成了杨文军*的梦想。28日两人夺得*后,曾一度把超越不了孟关良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是左撇子的杨文军,动情地说:“我突然感到,左撇子是多么的幸运。” 几乎所有中国夺金选手都憧憬着自己的2008,但27岁的孟关良却很低调,“我也相当向往2008年的北京,但不一定非要由我去冲击或者卫冕”。孟关良认为,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艰苦努力,中国皮划艇队的年轻选手已经到了该出成绩的时候,“我的搭档杨文军今年才22岁,他已经是世界上左手艇的*选手;而同样是20出头的王兵也已经进入了奥运会单人的决赛,划艇项目上中国选手已经有了很好的梯队,我对这些师弟们满怀信心!” 男子60公斤级举重*陈伟强故事资料 。 体操跳马**楼云故事资料 1、楼云是*位蝉联奥运会*的人 。 2、*的取得并不容易,因为楼云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很适合练体操。 3、艰苦的努力以及对体操事业的强烈追求使他成绩越来越好,终于获得第23届奥运会体操跳马*。 4、如今,楼云早已退役,成为一名商界精英。楼云说:“2008年的时候,不管什么方式我一定会参与,哪怕做义工我也愿意。”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一)
“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杨倩
奥运首金、清华学霸、两摘*的中国00后奥运*杨倩,是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宝藏女孩。
从11岁到21岁,她在射击的路上走了10年,才站到了奥运会的奖台上。
这10年不可谓不辛苦,小时候因为训练辛苦又枯燥,哭着和母亲说要退出射击队。在家人、学校和教练的劝说下,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清华大学接受采访时,她说:
“比如我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的话,就会主动去要求自己,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不能放弃。”
正是这一股不服输的性格,让她在射击的路上走了这么久,才造就了今天奥运女神的诞生。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二)
“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谌利军
在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现场,中国选手谌利军出现失误,落后第一名11公斤,夺冠的希望非常渺茫。
但他却没有认命,最后一把直接加到了187公斤,挺举一次成功,最终实现逆风翻盘,绝杀夺冠。
看着领奖台上意气风发的谌利军,谁又能想到,谌利军的奥运之路,充满坎坷。
特困户家庭、父亲患病早逝、负债累累、身体伤痛不断、五年前里约奥运会无奈弃权退赛等等,这些人生幸福的拦路虎,都让谌利军的人生过得不那么容易。
谌利军说家里虽然困难,但他很快乐能坚持下来,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全家的生活。在一抓一举间,越来越向上的不止是生活,还有信念和极限。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三)
在近日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上海运动员陈芋汐与来自北京的队友张家齐以*优势夺得*。曾为陈芋汐进行过伤病诊治的医生叶庭均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作为医疗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医生叶庭均曾多次为上海市跳水队、花游队队员进行诊疗,陈芋汐也是其中之一。
2018年,在上海一家医院,叶庭均见到了陈芋汐。“她主要的问题是手腕和足踝的伤病,手腕伤病来自长期倒立支撑引发的腕部肌腱劳损,脚趾问题是长期踮脚发力造成的。看到她的情况,我打心眼里感到敬佩,很希望自己能够给她切实的帮助。”
在与陈芋汐的沟通中,叶庭均看出这是一位非常刻苦和要强的运动员。“两处是典型职业伤病,也是运动员日复一日训练的证明。”叶庭均表示,“我们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运动员停止训练,而是基于陈芋汐的身体情况,为她度身定制了一套方案。”
当时陈芋汐14岁,身体关节处于柔软的状态,运动恢复能力较强。对于手腕上的慢性炎症疾病,叶庭均表示,“完全有机会治愈”。他建议陈芋汐结合更好的力量训练并且调整发力方式,逐步恢复。
对于足踝方面的伤病,“我建议她尝试拇趾支具来改善症状,并在正常行走以及体能训练中,在运动鞋中增加足弓支撑的鞋垫。”叶庭均解释道,“足踝方面的伤病在训练中无法完全避免,根据现实情况,我们选择在平时行走和休息过程中,尽可能进行保护和治疗。”
作为骨科医生,叶庭均和陈芋汐的教练经过长时间探讨,了解了很多跳水运动的特点,也针对性地提供了部分伤病恢复方案及建议。此后不久,陈芋汐入选了国家队。
陈芋汐的父亲陈健曾这样说:“我们知道体育有多么艰苦,也没有刻意培养女儿走上体育路。最终还是她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未来也要靠她自己去坚持。”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四)
近日,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走红,她说着一口广普可爱呆萌,跳水技术也令人赞叹不已。
而在8月5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上,全红婵以高难度系数、高完成率获得了该项目的*,与她同场比赛的队友陈芋汐也获得了银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红婵的第二跳和第四跳,其动作无可挑剔,泳池里的水花也几乎看不见,这几跳让赛场所有裁判都给出了满分10分。
据悉,今年才14岁的全红婵,要不是因为奥运会延期一年,都没达到参赛年龄。在奥运会之前,她没参加过一个国际比赛。这次为了迎战奥运,她也把以前的海胆头剪短成了平头。
全红婵2007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一个村子,是这次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她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农民,7岁时第一次接触跳水,2014年进入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
体校作为全红婵最开始系统训练的地方,泳池设施不算先进,但她非常听教练的话,练习十分刻苦。她的启蒙教练陈华明也在采访中夸赞她是难得的天才。
凭着日复一日的努力,全红婵在2018年从体校走到了省队,在奥运会选拔赛上,又以领先对手28分的优势成为第一。现在她在奥运会赛场上摘得荣誉,但回过头看这条路上并不容易。
全红婵的母亲因出过交通事故,身体不太好,常年需要吃药。
因为妈妈治病要花钱,全红婵就觉得自己应该挣钱,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她也很理解父母的辛劳,把训练中的苦咽到了心里,不敢让亲人知道。爸爸平日需要工作,妈妈也要照料家务事,每当比赛得第一后,全红婵就会打电话报喜。
全红婵身上肩负着担子,又有更大的梦想要去追逐,但她不过还是一个10多岁的小姑娘,所以我们能在一些采访、花絮中,看到了许多她可爱真实的一面。
因为在访问中没听清记者的话,全红婵把性格这个词听成了杏哥,所以现在大家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杏哥”。
全红婵还有个外号是“干饭王”,这次奥运会10米跳台预赛一完,她就赶忙换好衣服,跑去找自己队友陈芋汐,跟她说:“走啊回去吃饭”,干饭人实锤了。
全红婵妈妈也讲女儿平时喜欢吃辣条,愿望是开个小卖部,就有吃不完的零食。
年仅14岁的全红婵就拿到了一块奥运*,而这只是她辉煌的开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作为一名*的运动员,她也代表了一种顽强的力量,用实力激励、影响着更多人。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五)
2021年8月1日晚,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全球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鸣枪,第一次杀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名将苏炳添以9秒98获得第六,书写了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的崭新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亚洲体育的历史,成为*飞人,亚洲第一飞人。
比赛回顾
在男子100米决赛前,现场上演了灯光秀。全世界都在瞩目新百米飞人的诞生。与其他选手相比,黄种人苏炳添格外醒目。
第一次起跑,英国选手休斯抢跑,被红牌罚下。
比赛再次开始,苏炳添的起跑稍微慢了一些,最终9.98秒完成冲线!夺得男子百米飞人大战第6名,创造了历史!
赛后,苏炳添说:“今天是一辈子*的回忆。今天的成绩应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希望在几天后的接力比赛中继续带来中国速度。”
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采。致敬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创造历史的英雄!
1) 奥运*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而感到骄傲。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凭着三次选拔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2)马拉松选手巴尔蒂尼——从奶牛场跑出的奥运*
有人否认,雅典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圣地。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本届奥运会最后一项引人关注的压轴戏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跑进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场地、雅典帕纳西奈科体育场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的,不是来自肯尼亚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特加特和在这个项目强大的非洲选手,而是许多人并不熟悉的意大利的斯特法诺·巴尔蒂尼。
然而,了解田径的人都知道,巴尔蒂尼并非“外星人”,而是一位在近几年非洲选手基本垄断世界长跑及马拉松比赛的潮流下,惟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锦赛和世界几大*马拉松赛上与之抗衡并取得好成绩的白人马拉松选手。因此,赛前意大利人就已经把这枚宝贵的*“偷偷地”计在自己的账下。
生于意大利布斯特诺沃一个奶牛场的巴尔蒂尼拥有非常好的马拉松天赋和成绩,在他的带领下,意大利人在男子马拉松项目上,成绩仅次于非洲强国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巴尔蒂尼的马拉松生涯是从1995年10月的意大利*比赛开始的,当时他以2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获得了第11名,一年后他便在帕尔马举行的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上赢得了*。但他取得重大突破是在1997年的*英国伦敦马拉松赛上,他不仅以2小时07分57秒的成绩创造了他的第一个意大利全国纪录,而且还排在葡萄牙的平托之后获得亚军,让赛事的组织者惊奇不已。
继1998年获得了欧洲田径锦标赛马拉松*后,巴尔蒂尼又先后在2001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和2003年法国巴黎田径世锦赛上两次获得该项的铜牌。对巴尔蒂尼来说,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是他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4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他因臂肌受伤而不得不放弃了那次赢得奖牌的机会。那段痛苦的经历至今让巴尔蒂尼难忘,但却使他变得更坚强。
巴尔蒂尼和教练每年冬天都要到纳米比亚的高原训练,而每次从高原下来他的成绩都很好。今年的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是在公元前490年希腊英雄菲利比德斯跑到雅典报告胜利喜讯的原马拉松线路上进行,丘陵和小山很多,加上8月的雅典气温炎热,对运动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巴尔蒂尼为此做了充分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准备。果然,巴尔蒂尼在比赛进行到第35公里时开始赶超领先的巴西选手利马,最终不负众望,继汉城奥运会博尔丁之后,巴尔蒂尼成为第2位赢得这枚奥运会*的意大利人。
当巴尔蒂尼头戴橄榄枝花环站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领奖台上,在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注目下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授予的*时,他成了意大利的英雄。
(3)刘翔拥有无限青春
五年前,两位16岁的少年一起入选了上海体工队:一个叫阿发,主攻项目400米;一个叫刘翔,主攻项目是110米栏。
按照两人一间寝室的标准,阿发和刘翔成了室友,朝夕相处一年整。
“他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觉得努力是必须的,但天赋也非常重要。要换成我,就是一天24小时不停地练,也没用。”回忆那段和刘翔在一起的场景,阿发有些支吾了:“实在是想不起来了,那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他这个人很爱干净
刘翔很爱干净,衣服和鞋子从来都是一尘不染。在寝室里,他对他的生活用品布置得也是非常整洁。床上的布置从来是整整齐齐,鞋子也是一顺溜地排列在床下。就连墙上有什么不顺他眼的斑迹,他都会拿出学校里发的体育海报贴上去,还说全当是给寝室来一次简单装修。
一有空,刘翔就主动整理寝室,我也跟着一起收拾。也正是因此,我们的寝室还被院里评上了“文明寝室”。
我俩都不喜欢闹猛。没什么事情,我们也会呆在寝室里:翻翻课本,看看杂志,听听音乐……不过学习这方面,他是比我好,特别是英文。别的不说,那些我都不知道唱些啥的英文歌曲,他听个几遍,居然就可以很顺溜地唱上两句。
他总说舒淇很漂亮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但我有广阔的胸襟同强劲的臂弯……”
这是张卫健扮演的韦小宝说的一段台词,在年轻人中曾经很流行,也成了刘翔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口头禅。有时候,他一天要说上十几遍。
在我印象中,刘翔最喜欢舒淇。每当电视里出现舒淇的广告时,刘翔都要狠狠赞叹一番:“舒淇真是漂亮,那皮肤真是好!……”后来,只要看到有舒淇的海报和广告贴画,他都要驻足赞叹一会儿。
青春痘让他愁眉苦脸
说到刘翔赞叹舒淇皮肤好,那就不能不说刘翔的脸了。那时候,他脸上几乎是长满了青春痘。
为此,他还去了趟六院,配了很多外用的药水。然后,他每天对着镜子,小心翼翼地往脸上涂药水,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
当然,刘翔真正在意的是比赛。一次,他去西安参加一次全国比赛,结果他在比赛中摔了一跤,拿了一个第八。回到上海,他很自责地告诉我:“这回丢脸丢大了,我的目标是*。”
(4) 为中国台北拿首金 陈诗欣
雅典法里罗奥林匹克跆拳道馆响起排山倒海的欢呼。
赛场上,陈诗欣已经泪流满面。
这一枚中国台北的首枚奥运*,迟到了四年。
在跆拳道馆里出生的陈诗欣,五岁开始就练跆拳道。在台北开道馆授课的父亲帮助下,1994年年仅十四岁的陈诗欣就在世界杯上勇夺*。同时,由于她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还获得了*选手奖。
1996年巴西世界杯,陈诗欣再次轻松夺冠。但拿下第二枚*后,她的心情起了很大变化。“没有喜悦,也觉得没有挑战性,世界*的头衔对于当年只有十六岁的我来得太容易,”陈诗欣回忆说。
在台湾,管理部门对世界*设有体育奖金,两个世界*的头衔,让小小年纪的陈诗欣已经有了上百万元的收入。从小在道馆长大,一直在训练和比赛中生活的她,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只是想着怎样不必靠跆拳道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脱下道服,要离开,一定要离开,”陈诗欣说。
在当时“男友”的支持下,陈诗欣在巴西世界杯后离家出走,两人双双赴台中打工。一时的任性、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念头,让她的生活陷入两年多的挣扎。
在离家的那段日子里,未成年的陈诗欣当过电玩店小妹,做过传销,也摆过地摊,尝过人生种种酸甜苦辣。同时,由于到处奔波,经常熬夜,陈诗欣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练跆拳道时充沛的体能不见了,有一度经常感冒、发烧。
“其实每当在外受到伤害时,都很想回家,亦曾鼓起勇气走到家门口,但是无法突破心结走进去,因为我知道父母亲及家人对我的失望及绝望……”
1999年,倔强和爱面子的陈诗欣,在挣扎了半年后,选择在3月18日父亲陈伟雄生日那天,带着一个蛋糕回到家中。家人用温暖的怀抱和喜悦的泪水洗去了她两年多满身的尘埃和伤痛。
同年五月,陈诗欣报考台北体院被录取,也重新穿上道服进行训练。浪费了三年的时间,重回道场的她练得很苦,也很艰难。
2000年悉尼奥运会,因为她此前三年没有比赛成绩,因此未能代表中国台北队参赛。“我只能在电视和报纸上关心队友的表现,我很不甘心。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任性,我应该在奥运的赛场上……”
2001年在日本举行的东亚运动会上,陈诗欣东山再起,夺得复出后首枚*。接着,在越南世界杯和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她又连续夺冠。
但在接下来的2003年世锦赛上,陈诗欣输得很惨。关键时刻,台北体院生理实验室的徐台阁博士及时拉了她一把。此后,徐博士一直从运动生理的角度,为陈诗欣和她的队友开处方调整,对她的体重、体能、肌力进行全方位的调理和提高。
经过生理调整和技术特训,陈诗欣在奥运会亚洲区选拔赛上获得*,终于顺利地拿到了奥运入场券。
于是,就有了26日晚雅典法里罗奥林匹克跆拳道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
陈诗欣说:“在比赛中,我一直觉得,我*的对手就是自己。只要战胜了自己,我就能赢得这枚意义重大的*。”
这个一度叛逆的女子,终于为自己、为中国台北迎来了这枚迟到的*。
(5) 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唐功红讲述夺冠背后的故
——唐功红讲述夺冠背后的故事
记者 应强 汪东
“拼了,你随意去举,举起举不起都是英雄,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21日上举重台前教练对她说的话仿佛至今还响在唐功红的耳边。
24日,夺得中国参加冬季和夏季奥运会以来第100枚*的山东姑娘唐功红和中国举
重队女队副总教练马文辉来到雅典奥运会新闻中心新华社雅典报道团团部接受了采访,并讲述了她在夺得*前后的情况。
“当时我比较紧张一些,我们教练跟我讲,不要想得太多,你随便去举,你举起举不起都是英雄,死也要死在举重台上,尽自己*的努力去举就可以了,其它后果责任都在他身上,”唐功红对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
当时唐功红抓举比赛发挥不理想,挺举比赛韩国选手张美兰举起了172.5公斤,把唐功红逼上了绝境,只剩最后一次机会的唐功红必须举起182.5公斤才能夺冠。
“作为一个教练员不能说得过多,当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那是相当紧张的。最后一把我就摸着她头说,看着我眼睛,现在是该爆发的时候了,举好举不好,教练不能说什么,领导也不能说什么,但是我们拼了,死也要死在比赛台上,”马文辉说。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们也做了这种准备,这场比赛是一场恶战。我们开会到夜里12点,团部又打电话让所有教练员全部都到团部去,研究唐功红的战术,研究了一个半小时,回去继续研究,一直到凌晨4点多。所以唐功红这块*,我们安排得非常细,领导亲自给我们布置战法,所以这块*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团部。开始时候不愿意跟队员说这些事,怕给队员增加压力,”马文辉将夺冠背后的秘密和盘托出。
“我后来就想拼吧,既然教练都说了,也就没有什么压力和包袱了,最后就拼吧,”唐功红一拼就增加了10公斤。她最后成功了,举起了182.5公斤重的杠铃,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并为中国夺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枚*——第100枚*。
(6) 奥运*柳承敏是个乒乓球神童
国运动员柳承敏23日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以4:2战胜中国运动员王皓,获得*,成为继韩国刘南奎、瑞典瓦尔德内尔、中国刘国梁和孔令辉之后第五位夺得奥运会乒乓球男单*的运动员。
柳承敏生于1985年8月5日,祖籍汉城,家住仁川市江华岛。柳承敏自幼迷恋乒乓球运动,很早就表现出乒乓球天赋,被称为“乒乓神童”。1997年,年仅15岁、正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柳承敏成为最年少的韩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
2000年9月,初出茅庐的柳承敏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因缺乏经验而在男单第一轮便惨遭淘汰。好在他与师哥李哲承配对,在男子双打比赛中闯进半决赛,并最终获得第四名。
翌年,柳承敏高中毕业后,两个乒乓球俱乐部争夺这位天才少年。由于柳承敏在两个俱乐部注册,有1年多时间未能专心练球。最后,韩国乒乓球协会出面调停,柳承敏最终归属三星生命俱乐部。在那里,柳承敏的乒乓球球技得到明显长进。
自2002年起,柳承敏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中开始显露锋芒。在釜山亚运会上,柳承敏获得男子双打*。在去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上,柳承敏获男单亚军。今年,柳承敏在埃及公开赛和美国公开赛上两度获男子单打*,在国际乒联世界排名榜上升至第三位。
在雅典奥运会来临之际,柳承敏的腰部扭伤,休息一个星期后参赛,身体状况没有得到全部恢复。在男单决赛中,柳承敏面对的是国际乒联排名第四的中国新锐王皓。论战绩,此前王皓6战全胜,柳承敏几无获胜可能。尽管如此,柳承敏削发明志,决意一搏。比赛中,柳承敏也感到些许紧张,但他放手对决,最终赢得胜利。
柳承敏奥运夺冠,在韩国奥运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韩国运动员刘男奎夺得男子单打*,玄静和、梁英子摘取女子双打*。自那以后,韩国运动员在三届奥运会上均与*无缘。赛后,柳承敏表示,希望他此次夺得雅典奥运会*能使韩国乒乓球重新崛起。
中国首位“00后”奥运*-任茜。
任茜出生于2001年,15岁的她已经斩获过国际比赛的*。在2015年的世锦赛上,她获得了该项目的银牌。
在里约奥运会首轮比赛上,任茜选择向前翻腾三周半,动作细腻,入水效果稍显不足,得到78分。第二轮,任茜选择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正常发挥,得到84.80分。第三轮,任茜带来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非常完美,有效分全部都是9.5,得到94.05分。
第四轮,任茜选择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一周半,再次跳出90+的高分,得到91.20分。最后一轮,任茜第五跳选择3.2的难度,发挥完美,再次跳出91.20分,总得分439.25,斩获*。
扩展资料:
我的名字是任茜(Xi)
单从字面很难看得出来,就连***在同一个报道中,前端和后端对她名字的读法都不统一。***记者专门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任茜。“两个读法都有,护照上是任茜(Qian),所以在国外都是叫任茜(Qian)。”任茜说,“不过在国内,还是喜欢被大家叫任茜(Xi)。”任茜终于揭开了谜底。
任茜3岁时在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练习体操,2007年被输送至四川省跳水队。2014年是任茜进入国家队后的首个赛季,也是她参加国际比赛的开端,她的表现非常抢眼,连夺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四站*。
随后,任茜又作为中国跳水队历史上最年轻的选手,参加了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世锦赛对参赛选手年龄有限制,女子10米台选手必须年满14岁,任茜是刚过年龄标准就获得了世锦赛资格,算得上是新标准执行后该项目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她的职业生涯上升路径非常光明。
在2016年跳水世界杯上,任茜拿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如今,她又拿到了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正在成为中国跳水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跳水名将为自己“正名”:我的名字是任茜(Xi)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跳水十米台任茜完美夺金成中国首个00后奥运*
世界杯比赛美国队穿错球衣为什么应该穿红1、世界杯各场次比...
羽毛球王昶是直男吗是。根据查询知乎显示,羽毛球王昶赛场下...
对于中国男足来说,他们的收入都是由什么构成的?1、国家队...
暂时是没有的,因为新网球王子ovavsgenius10已经更新完...
时代少年团成员们鞋码大概多少?刘耀文。根据查询微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