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的8月4日,日本东京奥运会也已经接近了尾声,在本次比赛中,中国田径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如巩立姣为中国田赛拿到了之一枚金牌,苏炳添创造了亚洲百米的新纪录,跑到了9秒83的成绩,而王春雨则在800米的项目上再一次创造了奇迹,在决赛中拿到了第五名。不过,在一些赛后采访中还是出现了令人感到气愤的事情。奥运冠军被问懵了!记者赛后采访遭吐槽:就不能换个别的记者吗?
在巩立姣夺冠之后,她不光圆了自己的梦,还实现了中国田径队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突破。而巩立姣在赛后也成为了很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不过在这些采访中,有一位记者的采访令观众们非常的不爽。
这位***女记者开头就说巩立姣给她的印象是女汉子的印象,而巩立姣则笑了笑表示,自己私下里还是非常小女生的,本以为巩立姣这话一出,记者应该不会再用女汉子来形容巩立姣,但没想到的是记者接下来的问题令人非常疑惑。她完全把巩立姣给问懵了,“你对接下来的女孩子生活有什么打算”,难道巩立姣本身不是女孩子吗,难道她练铅球就不能拥有女孩子得到生活了吗,很多网友都对这名记者的问题感到很不爽。
而巩立姣则是依旧保持着笑容,表示不练的话可能就会选择减肥嫁人了,毕竟她还是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家庭。从这次采访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巩立姣作为一名世界冠军的气度和包容,面对自己并不喜欢的问题和评价依旧可以保持着镇定和微笑。
而那位一直用女汉子来形容奥运冠军的记者则得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毕竟每一位奥运健儿都是中国的骄傲,如果不是为了国家荣誉,可能巩立姣早早的就选择了退役,并且不会继续保持这样的身材。以貌取人和从外在表现来认定一个人的性格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希望之后的***记者可以端正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再提出让选手们感到尴尬的问题了。
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资格赛在2022年2月14日下午进行,苏翊鸣在资格赛中以155.25分的好成绩
有人说,在中国 体育 史上,几乎没有谁能连续40年受万众瞩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曾创造“五连冠”的辉煌。“五连冠”也被赋予了冠军之外的更多内涵,并最终归结为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延续至今。近日,奥运冠军、前女排国手赵蕊蕊采访几代排球人,挚诚写就的新书《排球魂》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面市。从带领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袁伟民、郎平等前辈,到一起挥洒青春、共担苦楚的冯坤、王一梅等战友,赵蕊蕊用细腻动人的笔触书写排坛往事、诠释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庆祝2003年世界杯夺冠
1981年,赵蕊蕊出生于江苏南京,18岁即入选女排国家队,其一米九七的身高为她赢得了当时“中国女排之一高”的美誉。十几年的国家队生涯中,赵蕊蕊和队友一起,斩获2003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退役之后,赵蕊蕊虽然离开赛场,但并未离开排球。在她看来,排球人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值得写成一本书,她应该做点什么,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为此,她提前确定采访目标,规划采访行程。由于要采访的人物众多,地点也不集中,除了登门拜访,她还趁女排聚会或受邀观赛的时机,利用夜晚不被打扰的时间,与受访者深入交谈。北京、香港、杭州等多地奔波后,赵蕊蕊完成了对包括袁伟民、郎平、陈忠和、冯坤、王一梅在内的几代排球人的深度采访,记录他们的 情感 和故事,以亲历者视角诠释排球精神。2021年是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四十周年,《排球魂》一书的出版,既是对往日荣耀的回望,更是对排球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郎平教练和赵蕊蕊,摄于2004年雅典奥运村
谈及《排球魂》前期的素材收集过程,赵蕊蕊坦言,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纯粹的聊天和叙旧,充其量是在叙旧时会夹带着做些提问罢了。“在记录的整个过程中,我更大的感触就是真诚和信任。他们每一个人都毫无保留地对我畅所欲言,没有一丝怀疑和担忧,更不曾有过丝毫的顾虑和犹豫。出于对我的信任,他们甚至都不需要我保证什么,就和我说着掏心窝子的话。而最让我动容的是大家的眼泪,每一个人在受访时都红了眼眶,还有不少人在我面前肆意地落泪。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随着滚落而下的泪珠,总是灼得我心痛不已。”
每到这时,赵蕊蕊的脑海中总会划过一句话——没有毫无缘由的命中注定,只有勤勤恳恳的默默耕耘。
赵蕊蕊和周苏红是多年的室友,摄于2003年
在写作期间,惆怅与悲伤是常常会倏然袭来的一种情绪。“因为几乎他们每一个人都对当年的记忆产生了模糊的感觉,特别是听到老女排的前辈们回忆往事时,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却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又准确地叙述出曾经的点点滴滴。看着她们日常互怼,笑得像孩子般灿烂,我的心反倒是极痛又复杂的。许多细节已经无从考究,不光事件,连最初的心情也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与所有珍贵的回忆一起被尘封和埋葬了。”
不知何时起,赵蕊蕊从最开始单纯地为了记录而写,慢慢地,觉知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任务,而是一种莫名强烈的使命。她说:“当我在电脑里敲上终章句号的瞬间,我竟不自觉地深深呼了口气。那种如释重负之感,既微妙又令我自豪。虽然,从采访,到听录音,将每一个字记录纸上,再将其中的精华整理成文字,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看着他们每一个人在我的笔墨下,在众人面前展现出他们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时,我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2009年夏,郎平与赵蕊蕊及赵蕊蕊家人的合影
赵蕊蕊从采访而来的材料出发,以亲历者的立场书写排坛往事,既有对中国女排五连冠荣耀的回望,也有和教练、队友一起再登世界之巅的奋斗拼搏:袁伟民把所有的热情和一生的热量都献给排球事业的人生,陈忠和从陪打教练到“冠军教头”的经历,郎平弥足珍贵也足够精彩的执教点滴,孙玥为了心中责任和本分的坚守,杨昊因为深爱所以坚持的内心,冯坤由排球而结缘的跨国爱情,“大炮”周苏红风风火火不甘人后的性格,“小尾巴”王一梅不加修饰的纯粹与真实,还有汤淼身经磨难但乐观康复的心路历程……
赵蕊蕊在书中记录了很多训练比赛中的细节,这些细节大多不为观众所知,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写下。比如,陈忠和主教练在日常的训练中“批评多过夸奖”,面貌和善的他,总是“利用各种‘ *** ’打击队员”,以磨砺她们的心智,直到队伍解散之后,他才亲口表扬这一批队员,队员们也才知道他的良苦用心;郎平指导在执教过美国女排后,深刻体会了中美两国队员在训练和比赛态度上的不同,再次接手中国女排时,更加理解队员身上的使命与压力……赵蕊蕊以“局中人”的视角,深入书写排球人的方方面面,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娓娓道来,向读者展现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排球人形象。
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合影
袁伟民是世界排坛的传奇人物,中国 体育 的领军人物。他在中国女排教练位置上干了8年,在第4年才出成果,但此后一发不可收,直干得轰轰烈烈,闻名天下,并把“女排精神”带成了时代象征。在《排球魂》中,赵蕊蕊不仅向读者描述了一个80岁老人的退休生活,而且还对袁伟民当年极其严苛的训练作了回忆。书中写道: “‘对自己狠一点儿,再狠一点儿。’此时,我想起陈忠和指导以前在我们疲累不堪到几乎要倒下时说的话。如果要寻找这话的出处,或许能追根寻底到袁导这里。运动员出身的人,骨子里本就有一股天生的倔强和执拗劲儿。在老女排那个各方面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绩’这种‘对自己狠一点儿’的精神,尤其显得光芒四射,令人动容和感佩。袁导对精神和作风的要求极其严苛,从1976年组队开始,他就狠抓训练作风,从每个人、每堂课、每个球做起,要求大家在每天的训练中都要有紧迫感。进到球场就要精神饱满,不能站没站相、练没练相,不符合质量过不了关,完不成指标就不下课。就拿捡球这么一件小事来说吧,袁导要求队员一律要跑步完成。这个要求一开始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有的队员因为累就慢吞吞地捡球,袁导于是一边做思想工作讲道理,一边做了强制性的规定。有时候在密度很大的训练中,故意只使用十几个球进行训练,同时要求供球不能中断。这个策略使场上没有一个闲人,每个人都情绪活跃,思想集中,训练节奏紧凑有序。这不但培养了彼此之间的互相关心,还加强了人人为集体的好思想。”
细节决定成败,从捡球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体现的不光是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更是一份对团队凝聚力的敬意和执着。为什么那么多人喜爱中国女排,在赵蕊蕊看来,绝不仅仅因为中国女排总是能给国人带来荣耀和惊喜这么简单,而一定还有那在平凡中追求极致的纯粹吧。
赵蕊蕊和朱婷,摄于2018年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排球魂》还收录了60幅珍贵照片,绝大部分由受访者提供,此前从未公开。这些照片不仅包括五连冠老女排首夺世界杯时的合影、2003年中国女排斩获世界杯之后的合影等荣耀时刻,更记录了几代排球人在训练场和赛场上的艰苦奋斗与飒爽英姿。
中国首位“00后”奥运冠军-任茜。
任茜出生于2001年,15岁的她已经斩获过国际比赛的冠军。在2015年的世锦赛上,她获得了该项目的银牌。
在里约奥运会首轮比赛上,任茜选择向前翻腾三周半,动作细腻,入水效果稍显不足,得到78分。第二轮,任茜选择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正常发挥,得到84.80分。第三轮,任茜带来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非常完美,有效分全部都是9.5,得到94.05分。
第四轮,任茜选择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一周半,再次跳出90+的高分,得到91.20分。最后一轮,任茜第五跳选择3.2的难度,发挥完美,再次跳出91.20分,总得分439.25,斩获冠军。
扩展资料:
我的名字是任茜(Xi)
单从字面很难看得出来,就连***在同一个报道中,前端和后端对她名字的读法都不统一。***记者专门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任茜。“两个读法都有,护照上是任茜(Qian),所以在国外都是叫任茜(Qian)。”任茜说,“不过在国内,还是喜欢被大家叫任茜(Xi)。”任茜终于揭开了谜底。
任茜3岁时在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练习体操,2007年被输送至四川省跳水队。2014年是任茜进入国家队后的首个赛季,也是她参加国际比赛的开端,她的表现非常抢眼,连夺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四站冠军。
随后,任茜又作为中国跳水队历史上最年轻的选手,参加了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世锦赛对参赛选手年龄有限制,女子10米台选手必须年满14岁,任茜是刚过年龄标准就获得了世锦赛资格,算得上是新标准执行后该项目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她的职业生涯上升路径非常光明。
在2016年跳水世界杯上,任茜拿到自己职业生涯的之一个世界冠军。如今,她又拿到了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正在成为中国跳水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跳水名将为自己“正名”:我的名字是任茜(Xi)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跳水十米台任茜完美夺金成中国首个00后奥运冠军
就在刚刚东京奥运会举重67公斤金牌的获得者谌利军发视频感谢大家帮他找到代言,接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我们都需要为每一个“托付”全力以赴。我会继续加油的!
7月25日18点50分,谌利军逆袭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夺下第6枚金牌, 整个比赛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惊险,非常 *** 的。
在抓举出现两次失误的情况下,谌利军挺举第二把成功举起187公斤的重量,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87公斤,总成绩332公斤力压对手,逆转夺冠。
在面对采访时,谌利军哭了,说自己太不容易了。
出生在一个特困家庭的谌利军的确非常不容易,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1992年,谌利军出生在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一个特困户家庭中。谌利军的父母常年务农,维持家用。家中还有一个患有 先天性心脏病的叔叔,和一位年迈的奶奶。
谌利军有一个很厉害的爸爸,是街里乡亲口中的“大力士”。
有人看见谌爸爸这么厉害,就想着儿子应该也不错。于是在益阳少儿体校招生的时候,向举重队的蒋教练推荐了谌利军。
蒋教练跑去谌家,把谌利军叫出来一看,在心里暗自摇头。
“这孩子瘦瘦小小的,跟豆芽菜差不多,举重怕是不行吧。”
但蒋教练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测试一下。
首先是立定跳远。10岁的谌利军光着脚丫子,在水泥地上轻轻一蹦,蹦出了两米三六的成绩。
这让在场的人惊讶不已。
紧接着是俯卧撑。小小的谌利军一做就是50多个。
多年后蒋教练再回忆起当年,他惊叹道: “我从教这么多年,他这个天赋,可以说是排在之一位的。”
蒋教练下定决心要说服谌利军的父母,让他去举重。
谌爸爸是非常赞同的,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肯定能成为世界冠军。
但谌妈妈犹豫了,举重运动员好像都挺矮的,全身肌肉。万一没举出成绩,个子又矮,以后怎么讨老婆呢。
都说妈妈说家中的领导,领导不同意,能有什么办法。
但蒋教练不愿意放弃这个天赋极高的小男孩,一个暑假,去了谌家5次。
终于得到了谌妈妈的允许,谌利军去到了体校,开始了自己的举重之旅。
小谌利军进入体校后的一年,谌爸爸 突发脑癌,卧床不起。
这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彻底失去了主要劳动力,无疑是雪上加霜。
虽说谌利军在体校是免了学费的,但谌爸爸的医药费、谌叔叔的先天性心脏病,还有一个年迈的老奶奶,这所有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谌妈妈的身上。
多年后,谌妈妈回忆起那段时光,泪流满面。她说:“我真的好累好累。”
谌妈妈在瓦厂打工,一个月七八百块钱。除了身体上的苦累,更让这个女人痛苦的是肩上的重担和心里无处述说的委屈。
小谌利军心疼妈妈,于是偷偷地跑回了家。
蒋教练知道以后,从体校追到了谌家。蒋教练的苦口婆心终于让谌妈妈点头了,她决定继续让谌利军去练习举重。
在体校,谌利军努力训练。三年后,顺利进入省运动队。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2010年,年仅17岁的谌利军获得了 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
这让谌妈妈看到了希望,儿子有出息了,苦点累点也值得。
时间来到了2012年,深受病痛折磨的谌爸爸去世了。谌利军和妈妈很伤心,但是没有办法日子要过下去啊。
谌妈妈留在了长沙,一天打三份工。而谌利军也是努力训练,他一直都记得爸爸对他的期望。
2013年9月7日,他获得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比赛金牌。
10月22日,他获得了2013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62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2015年11月22日,他再次获得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
谌利军拿到了冠军,有了点钱。他把老家的债还清了,还把破到不行的老房子修了修。
之后有媒体去了谌利军老家,谁能想到这是一个世界冠军的家。
谌利军有个梦想,他要拿到奥运冠军。那一年里约奥运会,谌利军是夺冠大热门。
就连谌利军村里的乡亲们都围在一台电视机前观看他的比赛,墙上还拉了一个大横幅:谌利军,加油!
画面来到了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之一次试举,谌利军筋肉抽筋了。
第二次还是抽筋。
最后经过 队医和教练检查确认后谌利军无法坚持比赛 ,无奈宣布退赛。
一时之间,各种声音传来,惊讶、质疑、遗憾还有否定。
这个时候最痛苦的莫过于谌利军自己了。他向全国观众道歉说:“对不起。”
里约奥运会无奈宣布退赛后,谌利军迅速调整心态,把希望放在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
在这期间,谌利军受伤了--手臂肌腱断裂。
对于常人来说,难以忍受的病痛、受伤,在运动员身上却是常事。
时间终于来到了东京奥运会,谌利军连续两把失利,落后对手6公斤。对手挺举之后,直接落后11公斤。
谌利军决定背水一战,直接加重12公斤。
谌利军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拿到奥运冠军的这一天。
谌利军穷苦出身,而许多举重运动员和他一样,也是穷人家的孩子。
他们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伤,他们的身材可能很难看,但他们也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
而在今天,平安 健康 险官宣谌利军为品牌 健康 大使,谌利军也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帮他找到代言。
谌利军还说:“背词比拿奥运冠军难多了”,没想到奥运冠军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也是凡尔赛了~
祝福谌利军! 祝福每一个在人生路上咬牙拼搏的人,都能实现梦想,前路光明!
世界杯比赛美国队穿错球衣为什么应该穿红1、世界杯各场次比...
羽毛球王昶是直男吗是。根据查询知乎显示,羽毛球王昶赛场下...
对于中国男足来说,他们的收入都是由什么构成的?1、国家队...
暂时是没有的,因为新网球王子ovavsgenius10已经更新完...
时代少年团成员们鞋码大概多少?刘耀文。根据查询微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