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运动员夺冠后采访(跳水运动员夺冠后采访视频)

2023-01-14 22:50:40 体育资讯 sqerfsh

郭晶晶直言羡慕全红婵三跳满分,这是不是说明郭晶晶非常看好全红婵?

中国跳水队以7金5银结束了本届东京奥运会的征程,大家在领奖台上合影留念,一代跳水女皇郭晶晶追星小师妹全红婵。而在直播节目中,郭晶晶也大方地表达了对于全红婵的欣赏,甚至是崇拜!

举行的女子10米台决赛中,14岁的全红婵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分领先第二名40.8分的巨大优势夺冠,复制了跳水前辈伏明霞14岁夺金的神话。

 全红婵的出色表现也引发了师姐郭晶晶的关注和追捧

全红婵的出色表现也引发了师姐郭晶晶的关注和追捧,本届赛事郭晶晶担任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委员,在泳池边见证了全程跳水比赛,她认为全红婵就是最闪亮的那一颗星。

在直播节目中,女主持问郭晶晶、杨倩、李雯雯、管晨辰等体育明星,本届她们印象最深刻的运动员,郭晶晶表示,“如果从我的角度来讲,14天我每天都在跳水池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全红婵。

 郭晶晶随后还表示,小全跳了3个满分,我觉得,我都很羡慕了

因为她真的,14岁,她还是一个非常淳朴,也没经历过太多,她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第一次参加大赛,所有的东西都是全新的。而且她在比赛中可以跳得那么好,我真的是觉得,我们看到的时候都是‘哇’,看到她再想想我自己那个年纪,我就觉得真的是没法比!”

郭晶晶随后还表示,“小全跳了3个满分,我觉得,我都很羡慕了,哎,我跳了20年水,我也没跳过这么多满分!小全她一场比赛就全跳出来了。哎,真的很羡慕!因为每次看到那些特别漂亮、特别干脆的动作,就会勾起以前的回忆。就会觉得自己都没有她们这种水平,都没她们跳得这么好,觉得很惭愧!”

 这是全红婵*参加奥运会,她在此之前从未参加任何国际大赛

本届奥运会,作为中国跳水队的领队,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跳水*周继红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的关注点不仅仅是施廷懋、陈艾森、谢思埸等几位老将,压哨出战的全红婵同样是一大看点。

说不定这位小丫就能够在东京创造历史。而在比赛结束之后,大家终于明白周继红的良苦用心,都惊叹周继红的慧眼识珠。这是全红婵*参加奥运会,她在此之前从未参加任何国际大赛。

 因为只是需要跳五个动作,自己能做的就是跳好每一个动作

但来到奥运会赛场,全红婵表示自己并不紧张,因为只是需要跳五个动作,自己能做的就是跳好每一个动作。最终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世界跳水共同见证了新生代的强势崛起,全红婵以稳定的发挥拿到*,并且在总分上超越了奥运会5枚*得主陈若琳。

比赛之后,陈若琳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自己的偶像是“全妹妹”!而曾经的跳水皇后郭晶晶同样在比赛中被这位14岁的小师妹所惊艳,全红婵每一轮的亮眼表现,都使得郭晶晶的鼓掌不断。

 有趣的是,在颁奖仪式后,郭晶晶开始了自己的追星故事

有趣的是,在颁奖仪式后,郭晶晶开始了自己的追星故事,她一直等着全红婵合影。可是小妹妹一直在给别人拍照,等了许久后,郭晶晶才终于和这位惊艳全场的小师妹拍下了属于两人的照片。

而在媒体的连线中,郭晶晶更是直言十分羡慕全红婵的三跳满分,看到她干脆利落的动作就会勾起自己之前的回忆。郭晶晶表示,自己跳了20年也没有多少满分动作,全红婵一场比赛就实现了。

 另一名跳水女王高敏同样对全红婵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周继红、陈若琳、郭晶晶之后,另一名跳水女王高敏同样对全红婵给予了高度评价。高敏表示,大家在惊叹全红婵高超技艺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看待她的成功。毕竟全红婵只有14岁,还不能完全理解奥运会对运动员一生有多重要。

之后,也许她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长身体、长身高、长体重。她相信这位懂事善良的小师妹能够越过一道道坎,如果在巴黎奥运赛场能够再次见到全红婵,她一定是最强者。

 一代跳水女皇居然如此自谦,可见全红婵真的给她震撼到了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伟大的运动员都是惺惺相惜的”“一代跳水女皇居然如此自谦,可见全红婵真的给她震撼到了,估计是当年伏明霞留下的阴影太深了,哈哈哈哈”“都是14岁,能没有阴影啊”“即高兴又羡慕”“好谦虚的晶晶”“晶晶真是笑不露齿”“越来越好看了”“。

没有你们这些前辈*带来的荣誉和榜样,后辈能不能有这么*还真难说。”“郭晶晶的情商真高,这么说既是对后辈的褒奖,也是让大家看到她的风度”“霍家娶到这样一个好媳妇,真的太值了”。

全红婵夺冠后得到了哪些奖励?她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奥运会一直是一项非常受国人关注的运动项目,此次的2020东京奥运会虽然姗姗来迟了一年,但热度却丝毫没有减少。很多常年不看电视的人,为了观看此次奥运会,都打开了家中关闭已久的电视机。

我国有非常多*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们在此次的2020东京奥运会中都发挥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水平,不仅扬我国威,还为她们自己收获了名与利。虽然说名利有些庸俗,但如果运动员们在为国家获得荣誉之后,还没有得到任何的奖励,那么未免也太让人寒心了。

全红蝉得冠后获得了哪些奖励?

全红婵获得*后,不仅国家和政府给予了全红婵奖励,社会上的许多成功人士也都希望可以全红婵予以资助,因为全红婵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家中更是有一个常年缠绵病榻的母亲。

全红蝉今年只有14岁,进入国家队的时间更是还不到一年,她之所以能够突出重围,代表国家队参加奥运会,都是因为她平时在训练上十分的努力,而且她还有很强的跳水天赋。

全红婵的教练无疑是一个慧眼识珠的人,当时年仅8岁的全红婵在学校练习跳远,教练认为全红婵跳远时的起跳动作非常轻盈,于是对全红婵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后,就将全红婵带入了跳水队,全红婵在跳水队训练的过程中,一直都是非常努力的。

由于全红婵家中的经济条件不太好,母亲早年因为经历车祸,所以身体很差,不仅无法务工,而且常年吃药也是一个十分大额的开销,所以全红婵自从进入跳水队后,就将通过比赛获得奖金当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她每次训练的时候都比其她运动员更加的努力,更加认真,还经常会要求加训。

今年14岁的全红蝉从来没有去游乐场游玩过,她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五毛钱的辣条。此次全红婵夺冠后,许多食品企业都为全红婵送去了辣条大礼包,他们让全红婵一次性实现了辣条自由。而且各地的游乐场也纷纷送给了全红婵门票,甚至还有一些游乐场送了全红婵终身免费游的福利。

除了辣条大礼包和游乐园福利外,还有许多知名企业给全红婵的家人送去了车和房,这些全都被全红婵的父亲拒绝了,因为全红婵的父亲不希望太过消费全红婵的名气和成绩,也不希望给全红婵增加太多的压力。

全红蝉一定会越来越*的

我们经常说,努力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差。全红婵无疑是一个既努力又运气很好的人。由于她刚进入跳水队的时候只有八岁,身体还在发育期,体重的弹性也非常大,所以全红婵为了不长胖,每天都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饮食,把握体重。

大家普遍认为,跳水运动员每天只需要在水上练习跳水就可以了,但事实上,运动员们不仅需要在水上跳,还需要在陆地上练习跳水。全红婵每次训练的时候都非常刻苦,但她却从不抱怨,相信全红蝉将来也一定会越来越*的。

全红婵遭警告?魏队医:有些运动员才14岁 要注意她在宿舍偷吃零食

11月13日消息,14岁跳水奥运*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夺冠背后有着怎样巨大的付出?近日,广东跳水队队医魏东凌接受了采访,谈到了跳水运动员所面临的“管住嘴”问题。

运动员每天消耗能量巨大,对于个人身材、体重的管理需要比普通人更为严谨,这也就对他们的饮食提出了更高要求。运动员需要食物多样、粗细搭配,适量鱼、肉、蛋、奶、多吃蔬菜、豆制品,还需控盐、控油、控糖。

广东跳水队总教练、全红婵恩师何威仪表示:“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会提醒运动员需要合理搭配饮食,碳水蛋白质纤维素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让运动员在长时间训练后,充分补充他所需的能量,让身体得到更好恢复。”

何教练还表示,比赛期间他要求队员们少食多餐,身体充满能量,又不产生饱腹感。

对于跳水运动员而言,体重是身体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甚至是以克来严格要求的。魏东凌表示:“在*国际赛场上,决定最终结果的可能就是零点零几公斤。”

从今年5月开始,魏东凌每天都会为跳水队队员称体重,“吃什么也有讲究,就是为了让他们的体重能在正常范围内。”

魏东凌还表示:“在东京奥运会的时候,奥运村里有冰淇淋提供,我们的运动员很想吃,我最后也允许了,但她们也只是吃了一个,就是要在比赛前控制好体重。”

因此,在奥运会、全运会赛场内外,我们都可以看到全红婵身边总有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跟随,他就是魏队医,他需要随时随地地控制全红婵的营养摄取,避免她“过量摄入”。

值得一提的是,运动员很少在 社会 上餐馆就餐,也很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这是出于饮食安全和训练要求。东京奥运会结束后,男子三米板独得2金的谢思埸就开玩笑表示,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喝一瓶可乐,因为已经1年多没有喝过可乐,有点馋!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魏队医,移动的红姐监视器”“笑死,魏队医也是个喜剧人”“红姐:终究是给我留了一丝丝面子”“妹:你报我身份证得了”“或许明显了,爱吃零食的14岁运动员”“红姐,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哈哈哈,14岁的运动员偷偷吃零食”“妹宝应该是在房间里偷偷吃零食被抓到过,不然怎么这么有经验”“魏队医是不是为了控制好队员体重,牺牲自己把零食都吃光了”“每个小孩都是喜欢吃零食的、何况初中的年龄,不过再长大一点就不爱吃了”“妹妹*的敌人管住嘴,多次采访都是说要控制吃零食,对于一个长身体的孩子确实不易啊”。

跳水运动员夺冠后采访(跳水运动员夺冠后采访视频) 第1张

张雨霏夺冠后说没破纪录有点遗憾,你如何看待她的说辞?

张雨霏这样的说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很多运动员的目标都是更高,更快,更强。张雨霏在夺冠之后说没有打破记录有点遗憾,也能够说明张雨霏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张雨霏能够变得更加强大,打破更多的世界纪录。中国*的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在夺冠之后,接受采访说自己没有打破纪录,有点遗憾。关于你如何看待张雨霏的说辞?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张雨霏这样的说辞是非常正常的

很多的运动员都希望突破原来的自己,都希望自己能够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迈进。张雨霏在夺冠之后车没打破纪录有点遗憾,其实这种说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因为张雨霏作为一名游泳运动员,他肯定是让自己变得更厉害,变得更高,更快,更强。

二、从张雨霏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张雨霏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

很多的运动员在夺冠之后就已经满足了,觉得自己已经够厉害了,不需要再付出更多的努力了。但是张雨霏在夺冠之后对自己的发挥依旧不满足,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打破纪录。从张雨霏这样的说辞中就可以看出,张雨霏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她希望自己变得更*。

三、希望张雨霏能够变得更强大,打破更多的世界纪录

张雨霏是一位非常*的游泳运动员,她在东京奥运会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拿到了很多块奖牌。张雨霏是未来中国游泳队的希望之星,他以后肯定还会取得更多的荣誉。希望张雨霏能够变得更强大,更*,能够在更多的国际赛事上,打破更多的世界纪录。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张雨霏的说辞的呢?欢迎评论区下方留言。

初代跳水女皇往事1:摔破肺吐血一个多月,父母求退队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14岁的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以总分466.2分拿到*。

全红婵的完美表现,甚至让***解说感叹:这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太残忍了!

其实类似的评论,早在二十多年前也曾出现过。当时有评论说:和高敏生于同时代的跳水运动员,是一种悲哀。

高敏是我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获得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突破600分跳水大关的女运动员。

她在跳水职业生涯中共斩获70余枚*,创造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的纪录。

全红婵夺冠后,高敏在微博发文说:“看着全红婵采访,我想到了自己当年练跳水的时候。我在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1

高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条件比较好,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她常常哭着回家,拿起剪刀要妈妈在衣服上打补丁。

高敏的爸爸是个 体育 迷。曾经获得过重庆少年游泳*,后来又是大学足球队的前锋。5岁开始,高敏就跟着爸爸去小河边游泳。

有一次,爸爸带着她从两三米高的石头上往下跳。她站在上面,什么也不想,闭上眼就跳,“咚”一声掉进水里,仿佛腾云驾雾一样。

这是高敏关于跳水的第一次记忆。

6岁那年,高敏被送进体校学习体操,但她特别讨厌压腿。有一次老师压过头了,她疼得要命,等老师一放手,立刻跑回家,再也没有回来过。

9岁那年夏天,高敏和同学在学校游泳池游泳。一个又高又大的老师不时把小朋友叫起来,观察他们的手和腿。

轮到高敏时,老师问:“想不想学跳水?”

高敏问:“要不要钱?”

得知不要钱,高敏不假思索回答:“行。”

第二天放学去游泳池,高敏发现有上百个小朋友在场,心里有些失望。

玩了几天后,老师指着3米台的跳板问:“谁敢从那里跳下来?”

高敏觉得不比河里的石头高多少,说了声“我敢”,就爬上去跳了下来。

浮出水面后,大家都鼓掌喝彩,夸她有天分。高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下子迷上了跳水。

有一次,在小朋友们的起哄下,高敏又爬上10米跳台,硬着头皮往下跳,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

不久,高敏发现小朋友不断变少,最后只剩她一个,只好跟着比她大两三岁的队员一起训练。

趁着其他队员参加比赛,爸爸带高敏去重庆的爷爷奶奶家。等叔叔和伯伯都来了,奶奶说全家大人要开会,打发高敏一个人去看电影。

高敏回来后,发现一家人都很严肃。奶奶问她喜不喜欢跳水。高敏说喜欢,接着又重重补了一句:“我要成为*的。”

很多年后,高敏才知道,就是那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当时整个家族开会,讨论要不要让她学 体育 。如果不是高敏的那句话,整个家族就会为她选择另一种人生。

回去后不久,高敏就进了自贡市跳水队,搬进体校宿舍。那时她才9岁,一直没离开过父母,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高敏有些难过,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不成绝不回家。”

2

入队后的日子与高敏想象的完全不同。每天早晨6点就要起床训练,跑步、压腿、练力量……样样不轻松。

当初因为怕压腿才离开体操队,最后还是没躲开。每一天,高敏都要咬紧牙关忍着眼泪度过这一关。

七点半结束训练,吃完早餐,高敏回到学校上学。所有的课间休息都用来写作业或补觉,根本没有力气跟同学玩耍打闹。

上午放学后,高敏要立即跑步到游泳馆吃午饭。饭后进行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午训。一到时间又要马不停蹄回学校上课。下午一放学,要像百米冲刺跑一样跑回游泳馆。老师会做脉跳检查,高敏不敢偷懒。

下午全是技术训练,可以在网上或弹板上翻空翻。这是高敏最喜欢的部分。那一小段在空中跳跃飞翔的时间,能够抵消一切枯燥的训练。

吃完晚饭,大家都要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做学校布置的作业。

9点半开始休息。洗完脸刷完牙,高敏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每次感觉才过了几分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虽然训练很苦,但高敏学动作很快,而且跳得跟训练了一两年的队友一样好。

1980年8月,老师决定带高敏去攀枝花参加比赛。

临行前,妈妈告诉她:“站在板上要微笑,不要让人看出你紧张,要有自信。”虽然不懂什么是自信,高敏牢牢记住了妈妈说的话。

第一次出远门,高敏非常兴奋。在餐厅吃完晚饭,她偷偷拿了两根香蕉回房间。

刚吃完,老师出现在她面前,先让她做200个仰卧卷腹,再罚站半个小时。

顶着吃撑了的肚子做卷腹,高敏难受得要命,从那以后就对香蕉没了兴趣。

在跳台上,小小年纪的高敏时刻露出微笑,跳水技术又好得让人意外,立刻赢得了所有观众和教练、裁判的喜欢。

但她年纪还小,只能记分,不能算成绩。最后一跳跳完,她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比第一名还高出几分。看到老师露出笑容,心里想的却是,应该不会挨骂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高敏发现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妈妈告诉她这是省队的刘指导。她让高敏在寒冷的天气中跳了几次水,又跟高敏的父母聊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爸妈问她愿不愿意去省队,高敏心想自己一定要成为*的,就答应了。

1981年1月9日,10岁的高敏在爸妈的一再叮咛中,坐上了离开自贡的火车。

也就在这一天,高敏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3

到了省队的第一天,中午吃饭时,看门师傅不放高敏进去,说她还不是正式队员。

高敏只能去旁边的教练餐厅。里面吃饭的都是大人,只有高敏一个小孩。吃着吃着,高敏想起父母和小伙伴,泪水情不自禁流下来。

刚开始,无论高敏起床的速度有多快,等她穿好衣服冲出去,总是最后一个到楼下集合。

几次之后,高敏想了个办法,提前穿好衣服,早铃一响就跳下床,总算没有再拿最后一名。

由于穿衣服睡觉,没多久高敏就感冒了,刘指导发现后,规定必须在铃响后才能穿衣服。

训练很累,但高敏过得很开心。半年很快过去了,医生为高敏做了许多体检和测验,担心高敏会长得很高。

刘指导再三争取,省队最终留下了高敏。

省队的训练与市队完全不同。每周一、三、五训练3次,每天早晨、上午与下午训练,晚上上文化课。二、四、六只在早晨和下午练2次,上午上文化课。星期日只在早晨或上午练1次。

每天再累,高敏都会认真听课,是当时运动员中学习表现*的。文化课老师总拿她的例子教育后来的运动员。

参加过几次比赛后,高敏把跳台跳水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开始加大对手臂力量的训练。

高敏能轻松做完三十个引体向上,但肘关节一天比一天疼。每次入水时,由于手疼没有力气顶水,手背老被水反弹打在头上。

一天晚上,高敏被人不小心碰到头,疼得哇哇大哭。大家这才看到她的头皮好几块淤青。

刘指导赶紧带她去看大夫,拍片显示肘关节骨头上有一条裂缝,高敏不得不停了训练。

高敏的脚尖不直,有个外号叫锄头脚。刘指导没让她闲着,专门找人为她定做了一张用来矫正脚尖的“老虎凳”。

高敏坐上老虎凳,弯着腿,把脚板平放在凳子上,用绑带把整个腿背都绑在凳子上,丝毫都动不了。

然后在脚腕下放两卷卷起来的大毛巾,再把腿伸直。可脚背被绑了,脚腕下又有两卷毛巾,腿根本不可能伸直。

刘指导便用绑带绑了高敏的腿,强行把腿拉直。当两条腿被拉直时,毛巾上和绷带下的脚背,就变成弯的了。

绑好后,高敏一个人留在那里。刚开始疼得眼泪直掉,两分钟后觉得脚背上的骨头一块块被人拆开,忍不住放声大哭喊救命。

几分钟后脚背开始麻了,就像成千上万颗针扎着。

高敏第一次体会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望。最后疼得没有知觉了,也没力气叫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呆呆看着腿流泪。

15分钟后,刘指导回来把绷带拆开。高敏瘫在凳子上,稍微一动便万箭穿心。一动不动坐上半小时,才能慢慢挪动一下脚。

这样的“刑罚”,一上就是两个月。

后来有一天做倒立时,刘指导不停夸高敏的脚尖漂亮了,高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家看到高敏脸上的泪水,都沉默了。

4

肘关节开始好转后,高敏把目标从跳台转到3米跳板,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一套只有成年组才能跳的动作,而且水花压得很小。

1983年是全运会年,12岁的高敏在全国选拔赛上一鸣惊人,拿到了第一名,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

爸爸特意来看高敏,问她要什么奖励。高敏选了一套玩具餐具,比得了*还要高兴。

很快,高敏代表中国参加在新西兰举办的世界分龄锦标赛。

第一天训练,高敏就引起了轰动,老外纷纷跑来问她的年龄。这一问,高敏还没满13岁,按国际泳联规定不能参加跳台比赛。

没想到,高敏仍在1米板和3米板上轻松拿了两块*。

当时国际泳联的官员说,1988年的奥运*,非高敏莫属。

回国后,高敏再度主攻10米台,练的是几个高难度动作。

这些动作在成年组只有一两个人能跳,少年组还没有。高敏一心投入训练,甚至都顾不上理会前来探望她的妈妈。

一天,高敏刚跳到空中,旁边“砰”的一声巨响,把她吓傻了,一下子失去控制,直接摔下来,整个身子平平拍在水面上。

再次尝试,她还是背部直直砸在水面上。

那天晚上高敏感觉呼吸困难,喉咙里一股铁腥味,吐出来后,手上全是血。队友连忙送她到医院检查,诊断是摔破了肺。

高敏吐了一个多月的血,后来还是吃了一位老中医的中药才恢复。

高敏怕爸妈担心,一直没说。几个月后,高敏爸妈从别人那里知道她吐血的事,哭着赶到成都,想让高敏退队。

10米台成了高敏的阴影,每次训练,入水时不是躺着就是趴着。晚上一闭眼,做的梦也是从10米台摔下来。

有一次,高敏刚从跳台跳下来,耳朵里“嗡”的一声,从右耳穿过左耳,疼得眼泪直流。

医生检查后,说是耳膜穿孔。

高敏一而再再而三受伤,心情非常低落,觉得是老天在暗示自己该退役了。

随后参加的*届青少年运动会,高敏发挥失常,有些裁判毫不客气打了0分,跳板只取得第七名,10米跳台更是倒数第一名。

比赛后回到自贡,高敏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退役。她一个人在大街上转悠,最后停在一个糖饼摊前。

这种糖饼摊上有一个大转盘,给了钱后,转到什么就拿什么。

第一次转,高敏拿到糖饼摊上*的龙糖饼。高敏想,如果再转到一条龙,那就再练一年。

换了一个糖饼摊后,高敏用劲一转指针,指针就像是知道她的心意,慢悠悠转到龙糖饼面前就不动了。

没想到的是,回到队里才几天,高敏就接到去北京国家队集训的通知。

高敏这才知道,早在她第一次拿全国*时,国家队就想招她,但省队一直没有放人。

5

在国家队,高敏所在的小组叫“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徐益明教练是集训组的总教练。

因为高敏基本功太差,徐教练并不喜欢她。高敏还发现,自己并不是国家队队员,只是带训。意思是跟着国家队练,但不占名额,还是要回省队。

高敏有些丧气,觉得不出三个月自己就会回省队。

集训组第一次开队会,徐教练对大家说,中国三十个农民才养一个运动员,是为了让大家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升到*处。

最后,徐教练鼓励大家:“要让世界仰起头看我们的国旗,要让对手听熟听惯我们的国歌。”

高敏被镇住了。从来没想过练跳水有这么重大的使命。那晚她怎么都睡不着,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跳水。

高敏决定,只要国家队不放弃自己,自己就绝不放弃。

这以后的每一天,高敏提前二十分钟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从不多说话,只是一个劲儿跳,一个劲儿练。

训练了一个月,在一次组队对抗赛中,本来没人要的高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没有一次失手。

徐教练 第一次 表扬了高敏,开始亲自指导她训练。

高敏天生就会压水花,但*的问题是入水不漂亮。哪怕一个早晨跳上百次入水,依然没有明显的改进。

直到她每天练完后,接着看了很多的技术录像,入水动作才好看多了。

徐教练又请来一些老运动员传授心理技巧。一位转行做特技的前辈讲到,他开始特技表演前,习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一遍。

高敏立刻意识到,这个方法对她很有用。事实也证明,只要比赛前把所有问题都想到了,高敏几乎不会出现失误。

一天晚上,徐教练告诉高敏,决定让她顶替受伤的奥运*周继红参加苏联和德国的邀请赛。

起初高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冷静下来后,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自己的跳水生涯就结束了。

高敏拼了命训练。那段时间虽然累,却是高敏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在德国的比赛中,高敏征服了裁判,不管怎么跳都是高分,拿了3米板的*和10米台的铜牌。

那天晚上,她拿着*和铜牌,左看右看,不时往脖子上挂。旁边的队友取笑她:“等着吧,你会有许多奖牌的。我们早就不把它当回事了。”

在苏联的比赛中,高敏再次成为比赛焦点,怎么跳观众和裁判都喜欢,以超出对手几十分的556分轻松夺冠。

回国后,再也没人提高敏是带训队员了,她得到了所有国家队队员的服装和装备。

6

很快,高敏将再次出征,参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的四国循环赛。徐教练给高敏定了580分的新目标。

高敏一有空就往录像室跑,分析每一个可以提高得分技术的动作要领。她不仅研究了世界名将的跳水动作,还发现了自己赢得裁判喜欢的秘密。

比如,她内在力量很好,跳到空中后人很飘,不往下掉。这样完成动作后,有更长的时间向裁判和观众展示笔直的身体。

这一点是当时其他选手很难做到的。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和提高,高敏满怀信心上了去加拿大的飞机。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以570分轻松夺冠。

到了美国,高敏第一次进行训练,几个外国记者拿着照相机跟着她,外国运动员也微笑着向她打招呼。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些名气了。

然而比赛期间刮台风,高敏深受影响,最后只跳了500分左右,排在第五名。

这是高敏第一次遭遇滑铁卢,一个人躲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

晚上,高敏独自去海边游泳,在风浪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可以改变汹涌澎湃的海浪,但可以学会享受它。比赛也是一样,她不可能改变比赛的环境、条件和气氛,所以必须去适应它,接受它,最后才能战胜它。

在墨西哥的比赛中,高敏很快适应了高原城市的缺氧环境,以*的优势拿到了*。

最后的古巴一战,高敏仍然没有对手,轻松拿了3米板的*。

此时,队友因为手腕有伤不能参加跳台赛,徐教练决定让她顶上。

两个月没练跳台,又是仓促上阵,高敏出人意料拿到了*。徐教练很高兴,说她以后可以两项都练。

长达四个星期的四国循环赛终于结束。高敏暗下决心:接下来,她要为中国夺一块世界锦标赛*。

就在高敏全力准备世锦赛时,当时的跳水队总教练退出了,徐教练接替了总教练的位置,也接手了几位老队员的训练。

经过特批,徐教练把高敏一个人带到了成年组。

新官上任,徐教练的压力非常大。高敏不想被成年组看轻,训练也非常拼命。每次累到不行的时候,她就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只要我能顶过这一天,我就能拿世界*。

一想到世界*,高敏就像加了油的 汽车 ,又能开出好几百公里。

7

1986年8月,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高敏随国家队来到西班牙马德里。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的国际比赛。

比赛那天早晨,高敏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水只有捧在手里才能留得住,用力抓它,就会从手指缝中流走。自己太想赢了,这种心态很有可能会让她失去*。

高敏一直有写训练日记的习惯。她拿出来,把最近的训练回忆了一遍。

这一年来,高敏有了6次国际比赛的经验,并且有针对性进行过训练。而且,徐教练每周都会安排小型比赛,让人在一旁敲锣打鼓大喊大叫。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干扰她了。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跳,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拼……顺其自然地完成动作,把一个最难的动作,变得最简单,这才叫本事。”

写下这段话,高敏心情平静了。

预赛过后,参加决赛的一共有12名运动员。高敏做准备活动时,一些外国教练一直举着录像机拍她。

高敏丝毫不乱,稳扎稳打,以582.9的惊人高分夺冠。

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高敏心里对徐教练说:

“我做到了。我用我的努力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实现我的梦想,完成了你的要求,报答了国家对我的培养。我从来没像这一刻一样为我自己感到骄傲。”

对于15岁的高敏来说,世锦赛是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新闻舆论也说,高敏“从此领导了世界女子跳板跳水的潮流”,成为任何一个跳板运动员都想挑战的目标。

赛后,高敏写了一篇总结:

站在板上准备跳水前的几秒钟,我感到在那一刻,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谁都不可能帮我,*能给我信心的就是平时的训练水平。

在实现了“成为*的”梦想的同时,高敏也依稀感受到了站到高处的寒意。

8

不到一年时间,高敏从全国倒数第一冲到世界第一,在全国跳水界引起轰动。徐教练又在全国推广高敏的训练和技术,高敏一下子成为风云人物。

一切来得太快,高敏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觉得非常不自在,总希望躲进一个没人问她问题的地方。

好在为了备战第二年4月的世界杯赛,徐教练很快把队员拉去了三亚,进行封闭式身体素质训练。

室外长途拉练非常辛苦,当别人都累得走走停停,高敏仍然坚持跑完全程。

高敏觉得老天是公平的,训练时吃的苦和累,才是她比赛时充满信心的筹码。

回到北京后,高敏又开始转攻跳台。

然而,当年那个曾让她破肺、吐血、耳膜穿孔的动作,已经在高敏心里形成障碍。如果再次失败,高敏也许终身都不能越过这个坎。

所以,在高敏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教练也不敢让她上跳台,每天都陪着她在陆地上练习。

直到有一天,高敏主动说要试一试。然而,就在试跳前一天,很少在训练中出状况的高敏,竟然摔出了保护垫,左肘关节脱臼,一个月都不能跳水。

准备了几个月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高敏既为自己心疼,也愧对教练付出的心血,一个人在房间里喊得撕心裂肺。

受伤的关节越来越痛,高敏没有吃止痛片。她想,既然不能训练,那就该磨炼一下毅力。

于是,高敏就这样躺在床上,静静“享受”着不断袭来的疼痛。

第二天,高敏忍痛做了一千次“起次”:双腿站直,脚尖并紧,脚后跟随“命令”一上一下地踮起来。还做了一些半蹲和腹部训练。

几天后,高敏除了手不能动,加大了一些力量训练,甚至开始长达半小时的跑步。

然而,这些完全不能跟以前的训练量相比,高敏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疯长。

徐教练弄来一套橡胶做的出汗服,穿上后从脖子到脚腕完全不透气。高敏跑完一趟回来,裤脚里全是汗,地上一摊水。

每天吃得少喝得少,高敏饿得浑身发软。几片蔬菜也要放在嘴里嚼半天,直到没味了才吞进肚子里。

拆掉石膏后,高敏左手臂细得只剩下骨头,肘关节只能弯一点点,仍然不能马上恢复训练。

还有一百天就比赛了,高敏顾不了那么多,开始进行弹跳训练,每次摆臂时肘关节疼得要命,也忍着不管它。

结果第二天一起床,肘关节又肿了起来。

大夫建议她去理疗室做蜡疗,就是把刚煮化的蜡倒进一个容器,然后再把肘关节伸进去,用蜡的热度软化骨头后,再强行增加肘关节屈伸的幅度。

烫了一会儿,高敏就体会到了皮开肉绽的感觉。骨头软化得差不多后,大夫开始一点一点地掰弯肘关节。

虽然越来越痛,但高敏咬牙忍着,一声不吭任由大夫越掰幅度越大。

第二天,肘关节肿得更大,连上下弹跳都做不了。

一问才知道,因为高敏一直忍着不出声,大夫不知道已经过了极限,才造成这种情况。

两次急于求成的失败,终于让高敏学乖了,一心一意只做力量训练和减体重。

等到能做一些简单的跳水动作,高敏格外认真对待每一跳,哪怕再简单,也力求做到高质量完成。

两个月之后,高敏第一次恢复全套动作训练,竟然跳得没出现一次失误,让在场所有教练大吃一惊。

虽然手痛还没完全恢复,高敏还是成功打消了一些教练的疑虑,正式进入了世界杯参赛名单。

离比赛还有十天,高敏开始发低烧。在去荷兰参加世界杯的路上,又莫名其妙发起高烧,一度昏迷过去。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资料:

1.《追梦:“跳水皇后”高敏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07

2.《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10

鲁豫采访17岁跳水*张家齐,满屏尬聊没话找话,看上去有多尴尬?

在00后双金得主杨倩之后,又一个17岁的跳水小花张家齐,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和可爱的性格赢得了大众的青睐。在她与队友陈芋汐获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后,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主持人陈鲁豫表达了她对张家齐的喜爱,并坦率地被这位潜水员圈了起来。之后,张家齐进行了直播,但是面对可爱的张家齐,鲁豫采访过程还是处于尬聊,甚至网友吐槽鲁豫都无法聊天。

直播中,张家齐可爱活泼,但是鲁豫,也就是主持人,看起来很不自然。或许是为了应付妹妹的不成熟,主持人的问题略显幼稚。当张家齐将*展示给屏幕时,鲁豫只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并询问对方打算挂在哪里,是否咬到了奖牌。面对这些问题,张家齐先是出乎意料地愣了几秒,然后回应:不咬。在第二波交流中,张家齐借此机会感谢了所有给她娃娃的朋友,坦诚坦率的说娃娃太多了,放不下,鲁豫就像画外音,就呵呵呵。带着这个话题,鲁豫提到了张家齐,她的粉丝越来越多。

喜欢她的人也越来越多。说到结尾,鲁豫似乎不知道这句话的重点应该落在哪里,只能以“特别好”这个词结尾。然后鲁豫开启了尬聊模式,甚至还告诉张家齐:哇!你知道你的口罩戴起来很大吗?这个话题真的让对方有一种很傻的感觉,姐姐只好胡乱应付。鲁豫还以网友的名义提问:家齐你最喜欢的运动员是谁?然后,鲁豫说对方已经谈过这个问题了,但是要求对方像老师命令学生一样重复。面对这个套路问题,张家齐想了几秒钟,然后成熟机智地说,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都有闪光点,只要为国争光,就是好运动员。

这种回答方式一直被网友嘲讽为水大师,但年纪轻轻就能做出反常规的回应,既展现了小姑娘的机智,也展现了*的大格局。在张家齐回答之后,显然鲁豫对这个回答多少有些惊讶,甚至还放了几秒钟。然后,她夸对方成熟,还挖坑取笑。对方只是没有说具体的名字。对比一下他们的表情,鲁豫除了满屏的感叹作为陪衬,言语逻辑似乎没有17岁少年那么清晰。当然,熟悉鲁豫的朋友会知道尬聊也是她主持的一大特色。甚至面试的时候周星驰、周迅,等等,用鲁豫表示的状态只是一声惊雷。

想称赞周星驰的幽默天赋,却又说:我不该笑吗?让周星驰的笑脸逐渐僵化。当周迅表示很乐意和自己喜欢的明星合作,想通过提问引起共鸣时,直接被主持人鲁豫拒绝,这让周迅尴尬的当场逃离。作为主持人,拥有特色可以提高辨识度,但如果尴尬而自己不知道,难免会被嘲讽。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